标题: 如果,我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 [打印本页]
作者: pianogirl 时间: 2011-12-22 18:49
标题: 如果,我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
[attach]50909[/attach]
前些天和表哥闲聊,他郑重的向我推荐这部书,说是看了很有共鸣。找来看了后,觉得还算是个干净清新的故事,倒没有像他说的产生什么“共鸣”。QQ上一个好友在得知我正在看这部小说时,笑问:“你是那些年被追过的女孩吗?”
我,是吗?
不谦虚的说,上学时我应该一直算是个成绩好的女孩。书中的女主角同时有很多男生喜欢,虽然对她的相貌着墨不多,想来是很讨人喜欢的类型。拍成电影看来,自然更是青春亮丽。而我,只能算是个相貌平平。不过这在当年的我来说,是毫不值得在意的事。即使是现在看来,如果成绩好又相貌平平的话,保持成绩优异似乎的确是让自己值得为之努力的事情。
不知有多少女孩子的家长用“类比法”教育过自己的女儿们,总之在耳闻目睹了很多在学习生涯中逐渐由优等生变为中等生甚至差等生的女孩子后,我的头脑中有了一些事情和成绩下滑必然相关的错误印象。比如,缺乏逻辑思维,看言情小说,爱美爱打扮,当然还有早恋。于是,我有了近乎完全相反的行为,着意培养自己对数理化的兴趣,不看言情不看武侠,齐耳短发,不加修饰。最后,不恋爱。
然而,这些自发的做法和青春少女情怀比起来,可以算得上是“蚍蜉”与“大树”了。甚至比中学还要早的时候,就会对班里一些成绩好的男生产生些莫名的关注。不过真正能够“打成一片”的却是那些成绩并不优异的男生。小说中称赞女主角没有好学生的架子,殊不知所谓压力只有在实力接近的时候才更能彰显。与那帮成绩不如我的男孩在一起,我很容易变得谦逊,我们从不聊学习相关的话题。与这些成绩平平的男生处得久了毕竟会让我们亲近很多,所谓“日久生情”。但基于自己的逻辑,可以接受不言明的“喜欢”却不能坦然接受“恋爱”。很赞同书中男主角的敏锐,越是对这个时期的女孩展开追求,越会加速其失败。换言之,这个时候,暧昧就好。不知是我太善于装糊涂,还是那些男孩们都太聪明,我很清楚自己被“喜欢”,却没有谁明确的说过。
这个逻辑看上去有点自欺欺人,那时我却是深信不疑的被自己欺骗着的。所以有些事情在现在看来很奇怪,自习课上和同桌的男生谈笑风声,有时甚至几个人打闹,好几次因着大笑大闹倒在对方身上,好像再自然不过。冬天坐在教室的第一排冻得手脚冰凉,常会和同桌相邻的两只手一起揣进他爸爸给他的大手套中取暖,也完全没有避人耳目的意思。每天上学,那个来得早的人会为对方擦拭桌椅,并打来一杯热水,就像顺手而为一般。相反,私底下却彼此拘谨得多,记得一天早上上学时意外的发现他早早的在我家楼下接我,不但没有感激,反而很不高兴。
其实,少年时代的我们总是自认聪明,老师和家长却是装糊涂的高手。只是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老师总会不自觉的加以偏爱。初中送受伤的男生去医院时在一旁长吁短叹时,老师只是看着我笑;高中则是从来没有在意过老师的目光,直到毕业前夕,她笑问我们“怎样”。记得当时很是讶异,虽然红了脸,但自认为“坦荡荡”的回说 “什么都没有”,她也只是笑着说:“这样也挺好。”
说起和成绩好的女孩在一起会提高成绩,倒确有几个例子。但从小时候“傲视群雄”到后来不得不承认一些男同学的实力,这时的女孩,已经不再会被成绩好的男生吸引了。所谓竞争,永远是有些残酷的味道在里面,既然是对手,就免不了少了几分好感,多了几许敌意。所以我以为,即使希望通过提高学习成绩来引起女孩青睐,也最好不要让她感到竞争的压力。小说中男女主人公拿考试成绩打赌,在我看来女孩是有一定胜算的,不知若是男孩赢了,他们是否还能继续保持亲密的关系。
都说女孩比同龄的男孩想谈恋爱要早,俗称“开窍”,在成绩好的女生那里则未必。和书中的女主人公类似,她会给自己定一个可以谈恋爱的日期,“上大学”是其中比较能够接受的。上大学前,觉得等着自己的是很多未知数,这时的女孩是自信的。上大学后,当周遭的男孩女孩们纷纷“开窍”,这时的女孩是寂寞的。终有一天,当她发现自己不能永远靠成绩优秀来满足自己的追求,而环顾四周,以前的男孩们都各自心有所属,这时的女孩,品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也正是这时,那个坚持下来的男生,多半会追求成功。因此小说中坚持到最后的男生和女主人公的恋情并不令我感到意外,虽然那只是昙花一现的两个月。
另外,书中说几个男生认为有理想是会得到女孩的认可的,我看未必。成绩优异的女孩如果目标渺茫,身边的人个个都志向远大,只会让她自卑。是的,自尊心太强的成绩好的女孩,很容易自卑。自尊心是这种女孩的最脆弱的地方,很容易受伤。记得后来曾有一位追求我的男生说“你也不是特别漂亮”,又说我毕业后应当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让男人去打拼,即使是现在,也还是会觉得难以接受。并不是不能接受其中的一些观点,只是很受伤。上学时优秀的女孩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认识到自己不是最好的,如果想让她崇拜你,也许要等更久。
看完小说,正好看到当年的同桌上线,忍不住问他看过这书没有。他回说“听说过,没看过”,之后便像很多初为人父母的人一样,不管你是否喜欢的发了一堆他小孩的近照给我。
欢迎光临 (http://zasq.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