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转帖]《北京遇上西雅图》:国产电影需要这样的爱情 [打印本页]

作者: hklcom    时间: 2013-3-25 19:05
标题: [转帖]《北京遇上西雅图》:国产电影需要这样的爱情
谈恋爱容易,谈好恋爱难;步入婚姻容易,寻找爱情难。如何谈好一场恋爱,实在是一件技术复杂的高难度事儿,这几年的国产电影就没谈过几场像样的“好恋爱”,要么狗血得像是塑料泡沫堆砌的,要么价值观扭曲得简直是在谋杀爱情,或是沉重地书写着中国式欲望。每部有点追求的电影,哪怕仅仅止步于认真,也应该竭力避免那些令人不适的劣质毛病。

《北京遇上西雅图》在故事、人物、气质上,先摈弃了粗制滥造、面目狰狞的骗钱相。接着,作为一部爱情轻喜剧,它大抵达到了一部轻喜剧应有的效果:轻快、得体、自然。熟悉电影的观众,从片名即可知道,影片很可能和好莱坞电影《西雅图未眠夜》有关系,事实上,的确有很大关系,还有致敬桥段。在警局对口供的那场戏,是从另一部爱情喜剧《绿卡》改装而来。从借鉴出发,但在情节和细节方面,没什么山寨味。

一、童话之下,现实之上

浮夸是令人嫌弃的行为,“接地气”是个具有诱惑力的词语,很多电影人试图低到尘埃里,和地气融为一体,却往往适得其反。接时尚或年轻文化的气,把欧美或日韩流行文化简单移植,出来一众惨不忍睹的土洋货;接所谓百姓的气,接成土鳖样,传统和民俗被糟践。内地正处在快速变革的时代,社会文化和群体结构还未成型,要测准“地气”的界限在哪,并非易事。某领域人员流行的“国情太复杂”之类扯淡话,搁在电影这块,也可以拿来当挡箭牌。在这里我无意为电影人辩护,绝大多数的影片,之所以烂是因为他们缺乏基本的认真态度,没什么客观因素可谈。

小三女跨洋到了美国,与帅气的软饭男相爱,两人终结连理。《北京遇上西雅图》中的爱情童话,在现实里自然是超低概率事件,但主创将浮在空中的故事,成功地植入到了现实环境里。“小三”现象、月子中心、文佳佳富豪男友的诈骗嫌疑等社会问题,这些元素显然可以增加影片的现实感。但如果仅把它们作为“接地气”的点缀符号,并不会起到多好的效果,只会显得生硬。影片将其作为推动情节的动力,就显得骨肉相连,成为合理存在的现实背景。

汤唯饰演的文佳佳,为了给怀孕中的孩子一个合法身份,只身来到美国的月子中心。遇上吴秀波饰演的司机Frank,开始发生了一系列意外事件。由一个意外启动连锁反应,事件由符合人物性格的行为所牵引,随之而来的意外可视作情理之中。在需要情节转折、人物性格转变的时刻,插入新的意外,如文佳佳突然断了经济来源、Frank妻子结婚等,这些属于促成结局的必要的戏剧因素。以现实问题开始,以童话结局收场。这场爱情介于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与苦逼得难以滋生爱情的现实之间,它的样子并不突兀,有可爱、迷人的地方,发展的过程让人不自觉地期待它走到最终的浪漫结局,尽管有点过于圆满,撒了些狗血似的。

二、卸去沉重的环境包袱,找个爱情容易生长的地方

文佳佳在北京和已婚男人纠缠,挂着“拜金女”和“小三”的标签,到了西雅图遇到爱情;Frank和北京的妻子离婚,在西雅图再入爱河。戏谑点来看,可以这么总结:北京生产小三,西雅图和纽约哺育真爱。

影片的大部分背景一直在西雅图,这是个聪明的设置。地点的置换,让本土爱情喜剧常充斥的槽点将低到最少。此处婚姻的物质成本太高,在京买房犹如登天,跨越贫富差异的屌丝逆袭故事终究多是玩笑,硬要在银幕上造梦,若无匠心独运的剧本,往往毫无说服力,如《101次求婚》,三观很正,却一身槽点,来自日剧的情节,没有经过精心加工,像失败的整形一样糟糕。插足他人婚姻,但在国外月子中心的特殊场合,避免了遭遇来自周身的道德攻击。文佳佳和Frank两个“闲人”,在西雅图所做之事,就是不断摩擦,不断增进情感,谈一场爱情。

逃离这块每日喊着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土地,似乎摆脱了沉重的肉身,简单的浪漫不再需要飘在空中,有了落地生根的土壤。这里的爱总是苦涩的,诗意总是干瘪的,浪漫几乎是奢侈的,到处充满黑色喜剧,而非欢快的轻喜剧。国人的爱情,跑到国外去谈,多少有点讽刺,不过,相比《非诚勿扰》在北海道谈恋爱的明信片式情节,该片西雅图背景的设置,要自然、恰当得多:和经典爱情喜剧片建立纽带,又符合人物和情节的需要。当然,国产爱情喜剧片,总不能每场爱情都要漂洋过海,只是,剧本得耐心打磨,解决掉与现实困境相融的棘手问题,浪漫和轻快才会有效地存在。该片算一个讨巧的范本,后来者且需另辟蹊径。

三、女性导演,懂女人、更怜女人

导演薛晓路是女性,这是她执导的第二部长片。争论谁更懂谁,通常是个无解又无聊的问题,每种说法总有很多不符的个例。但女性导演往往情感细腻,这点基本没什么争议。影片有各种各样的女人,除了文佳佳,还有海清饰演的借精生育的女同,买红妹饰演的有点市侩的待产妈妈,月子中心的阿姨,Frank古灵精怪的女儿。她们或有不同的缺点,而在本质上是善良的,导演对女性情谊、几位人物的情感递进,进行了较为成功的描述。唯一的负面形象,Frank的前妻,着墨不多,只在需要烘托男女主人公、推动情节时才出现。

用张爱玲说的那句“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来形容导演对女性的体悟,最合适不过。她并非宣扬女权,她不过是温和、甚至同情地刻画了一组简单的群像,没什么讽刺或挖苦的笔触。其实,导演对角色投射的温情,囊括了影片的所有人物,包括男性。说到偏爱,导演对女性的刻画显然要立体得多,吴秀波的角色比较平面化,没什么起伏,远不如汤唯令人印象深刻。Frank在事业和婚姻方面都很失败,导演将其塑造成性格上的绝对好男人,好得接近于懦弱。这个有点超乎现实的好好先生,导演在情感上给予他最大的褒扬,也是由他改变了文佳佳的三观和生活轨迹。文佳佳的富豪男友,在常规意义上,属令人厌恶的反面角色,但从头到尾并没露面,只有声音出现。

可以看出,导演带给我们的,最终都是些讨人喜欢的人物。有性格上存在缺点的人物,但没有恶人,他们或许一开始惹人反感,慢慢反感被消除。令人舒服的人物,是轻喜剧必须具备的,与不那么蹩脚的情节粘合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一部比较舒服的电影。对女性、对所有人报以最大善意的理解,不以传统观念和绝对道德审判,导演有颗柔软的心。道德和作品好坏没什么关系,而性格会造就作品的形态,她的善意,在影片中化为那些让人如沐爱河的温暖片刻。

女主作为核心角色,开场建立性格,在事件进程中性格和观念转化。薛晓路编导一体,依葫芦画瓢,学习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叙事手法,事件和人物的转变,算是构成了较自然的弧线。吴秀波的角色单薄了些,但汤唯的角色做到了有血有肉。台词没有简单地摘取网络词语,也没走说相声似的贫嘴路线,基本都贴着生活。细节设置有前呼后应,少有莫名的地方。

至于完美,影片还差很远。散布其中的笑点和冲突,显然不足以维持现有片长,该心狠一点,砍掉些不必要的细枝末节,比如汤唯在月子中心发生的几次“事故”,没必要太详尽。“恶人”老钟缺席,规避了负面情绪的渗入,但作为事件转折的重要节点,他的缺席,使叙事的齿轮出现了略显唐突的扭转。几处植入广告虽不至败坏整部影片,但它们的存在还是相当扎眼。

放到整个世界电影的坐标里,该片算不上什么好片儿;拉到国产电影的现状,没必要妥协退让到底线之外,就可为其送点掌声。中国电影需要好爱情,需要合格类型片,一个《北京遇上西雅图》远不够,更多温暖爱情,更多合格片儿,才能足以使内地电影不会谈恋爱、烂片充斥市场的现状得到扭转.




欢迎光临 (http://zas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