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探索频道] 孝庄太后在宫中停尸37年,康熙为何不愿将祖母下葬?

[复制链接]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21420

宝血灵晶结丹成就紫铜v3_04紫铜v2_03灰铜v3_01紫金v1_04紫银v1_02绿金v3_05紫铜v1_05灰金v1_05蓝铜v1_05蓝银v1_05绿金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灰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8-14 02: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因为是某些特殊事件的发生(先卖个关子),直到康熙去世,孝庄太后的陵寝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以至于孝庄太后的灵柩在暂安奉殿停放了37年,而最终攻克这一难题的是继位康熙的雍正,并且处理得非常符合中国人向来固有的处世风格。




首先地,还是来谈下清王朝皇室陵寝的大致情况,这有助于对孝庄太后陵寝的最终安排会有着很好的理解。

清朝从清太宗皇太极建清开始,总计延续了二百七十五年,在这过程中,清廷建立过三处皇家陵园,关外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其中包含有皇帝陵十二座、皇后陵七座、妃园寝十座。

关外三陵是指葬有努尔哈赤祖辈的清永陵,安葬努尔哈赤的清福陵以及葬了皇太极的清昭陵,另外还有一座清东京陵,安葬的是努尔哈赤的胞弟及其他子孙,虽然不属于关外三陵系列,但也是极其重要的。




清东陵在三大陵园中规模是最大的,建有顺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五座皇帝陵墓,清西陵建有雍正帝的泰陵、嘉庆帝的昌陵、道光帝的慕陵以及光绪帝的崇陵四座皇帝陵墓。从雍正帝开始,清朝各代皇帝间隔分葬在东、西两大陵墓中。

介绍完了清朝陵墓,那就来看下孝庄太后去世前所下达的那道遗嘱,即致使她的灵柩停放37年的那个源头。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庄文皇后因病去世,生前她曾特意嘱咐过康熙帝说:“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别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无憾矣。”

翻译过来,大致意思是说,太宗皇帝皇太极的灵柩已经安葬很久了,我自觉得卑微不足以再次劳动他,所以并不合适一起合葬。如果在别的地方再次建立陵墓,就有点兴师动众、劳民伤财了,也不是很合适,违背了合葬的意义。我还是较为眷恋你们父子(顺治帝与康熙帝)的,也不想着远葬,就在遵化清东陵这个地方,给我找个地方安葬了,我心里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从孝庄太后的角度来看,这样做,她是可以没有什么遗憾的,对于康熙帝来说,这就是一个天大的难题。




因为按照清朝早期的葬制,不管皇后死在皇帝前还是皇帝后,都是要跟皇帝合葬的,那么孝庄太后应该是被安葬在葬有皇太极的清昭陵,然而如果按照孝庄太后的意思来,显然就是要违背这个祖制的。

另外地,顺治皇帝死在孝庄太后前,他的陵墓是当时清东陵的最高规制,如果真是将孝庄太后葬入,规格上并不好安排,太高了没有先例,低了不合适,并且地,清王朝还没有出现过为皇太后单独建陵墓的例子。

康熙帝一向对孝庄太后很是孝顺,之于孝庄太后的嘱咐也是不敢轻易否决掉,之于祖宗法制也是不想轻易违背,最终只能是在东陵边大红门外东侧修建了暂安奉殿。当时孝庄太后的灵柩被葬在暂安奉殿的宝座上,用土掩埋后封闭起了殿门。




一直到康熙去世,孝庄太后的陵寝都没有解决,一拖就是37年。雍正三年(1725年),也就是皇太极与孝庄成亲100周年之际,雍正帝解决了孝庄太后的陵寝问题。他的方法很简单,就直接将暂安奉殿改建为昭西陵,将孝庄太后的灵柩葬入到地宫。

当时雍正帝给出的书面官方原因是,自从孝庄太后的灵柩安排在暂安奉殿后,给予清王朝带来了国运,以致使清王朝从此蒸蒸日上,因而地,暂安奉殿对清王朝来说是一块风水宝地,能够带来吉运,所以就直接建成为孝庄太后的陵寝。

这其实是一个十分讨巧的做法,符合中国人惯有的“中庸”思维。

昭西陵位于遵化昌瑞山一带,与清昭陵遥相呼应,取名为昭西陵,意为昭陵之西,更是有着纳入清昭陵体系的觉悟,毕竟也是没有葬在清东陵内,虽然算不上遵循祖制,与祖制有着不小的差距,但也不算是违背得很离谱。

从地域上来讲,昭西陵还是属于清东陵范围之内的,那么也就算是没有违背孝庄太后的意愿,把她葬在了儿子和孙子旁边,两全其美,皆大欢喜。

级别上来讲,昭西陵是清王朝所有皇后陵中级别最高的,皇后陵墓中也就只有昭西陵的大殿是古建筑中最尊贵、最高级的形式——庑殿顶的,昭西陵还是清代陵墓中唯一一座有内外两道围墙的陵寝




清代后世帝王每次谒陵,必然也是最先拜谒清东陵大东门外的昭西陵,这也突显出了孝庄太后的辈分尊贵,既然是在清东陵之外,所谓的规制也就不用去苛求了,也不用在乎孝庄太后与顺治皇帝陵寝规格的高低了。地理上来说,大红门是清东陵的正门,昭西陵又在大红门东侧,对于谒陵的人来说,未尝不是一种极大的便利。

看到了吧,中国人的学问就是用在这样的“刀刃”上,“学以致用”的高境界发挥也就这样。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8 04:35 , Processed in 1.947194 second(s), 4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