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一个“整体的”王献唐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管理员 - 管理勋章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3614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6-2 18: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勇慧的专著《一代传人王献唐》,内容厚重,既有扎实文献学功底,又具学术创新价值。

王献唐,中国现代文博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他二十几岁就在山东地区崭露头角,学识渊博,是一位奇才。据本书作者搜集、考订,其可考之论著有《炎黄氏族文化考》、《中国古代货币通考》等62种,还有大量论文、题跋和诗词作品。1929年后的20年,他一直担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对于山东乃至全国范围内现代图书馆及文博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时他所主持的山东省图书馆和山东金石保存所,被誉为“北方图书文物之重镇”。1936年上海《晶报》主编张丹翁致王献唐函中说:“遥瞻奎虚书藏,敬佩山左文化五体投地。《封泥》固一代名作,先生实一代传人。”1984年,著名学者张政烺、夏鼐两先生致函文化部,请求对王献唐遗著及其搜集的文物采取保护措施,他们评价王献唐是“山东省近几百年罕见的学者”。

可就是这样一位重要学者,以往关于他的研究成果却极其少见,甚至有人误认为他是清代人。究其原因,一是史料散佚,搜集艰巨,二是王献唐的学术活动和研究范围甚广,难以梳理和驾驭。李勇慧二十几年来一直寝馈于山东省图书馆,充分认识王献唐的成就、精神和价值,从百余万字的《王献唐年谱长编》到这部专著,作者对王献唐的研究已近20年。唯其立意高远,资料详备,对研究对象有全面而透彻的把握,才有可能再现这位大学者的丰满形象。

作者要做的,是对“一代传人”作全方位的研究,所据材料殊为难得,大多是首次公开的材料,其中仅其日记即有百余万字,师友来往书札近千通。作者把丰富的收获,上升到“事功与学术双峰并峙”这一总体认识,为王献唐的成就作了准确的历史定位。关于“事功”,书中论述了其对近代图书馆事业和对近代文博事业的贡献两大方面,许多内容使人读后为之叹服。作者提出,王献唐既重视对图书馆的管理与革新,又注重地方文献的搜集与保护;既重视读者服务,又重视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包括培养出屈万里等知名专家。他主编的《山东省图书馆季刊》等书刊,为其他图书馆树立了典范。抗战爆发后,他将29箱馆藏善本图书与文物精品,先后运至曲阜,托奉祀官府代为保管。后又不顾时局动荡,在毫无经费援助的情况下,长途跋涉,将其中最珍贵者毅然运至四川乐山大佛寺,完成了为此亲自守护九载的壮举。

王献唐与罗振玉、傅斯年等人都有交往,他的日记、书札,留下了近代学术史的许多珍贵资料,本书作者从中得出了诸多新认识。如史学家吕振羽在上世纪30年代的学术成就,即与其到济南访问王献唐以及此后两人的通信大有关系。作者举证说,1932年秋吕振羽访问王献唐,王亲自带他参观馆藏善本古籍、历代遗物和出土文物,并互相切磋交流。此后,吕又两次致信王献唐。其时,山东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考古工作正在进行,发掘报告尚未发表。吕振羽实即根据王献唐向他提供的发掘收获,因此得出商族是由东向西发展的看法,这一结论至今还被许多学者所接受。

作者始终以“总体把握”作为指导思想,力图使王献唐的“事功”与“学术成就”相互贯通,写出了一个“整体的”王献唐。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323389227 )

GMT+8, 2024-12-5 07:48 , Processed in 1.542577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