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本职工作”的电影,向来都会受到观众的追捧,而那些变道之后还超速的作品,除了粉丝的舔脸以待之外,似乎并不具备任何能讨好自个儿和行业的品格。若说起战争电影就不免提及其真容何在这一问题,对于当代的商业电影来说,从观众手中骗不到钱便开始玩各种“下三滥”的手段,各种类型片无不祸害了一遍,甚至于让市场患上了如产后创伤所引起的 心理障碍 ,直到电影从业者和发行公司 能 搞明白“无规矩不方圆”的道理。
当然 , 商业片的革命之路也未漏掉战争这一大题材的电影, 其对战争大无畏精神的粉饰和高度宣扬,以及电视剧市场剩下的 大量 恶俗 的 爱情桥段的加入,不光 力求表达对战争这一事物的新形式“诠释”,还要深刻学习和实践成全自己恶心别人的“雷锋精神”。例如国产电影市场中近年来各类烂片的高密度扎堆, 大量战争电影 更是鲜明的体现了“战争不停,爱情永存”和“飞檐走壁,手撕鬼子”等主旋律观点。
传记片不好拍,更不用说再加上战争这一元素,二者合一不仅对一部作品的历史还原能力提出了极大的要求,还在叙事表达上定下了严格的死命令。就《血战钢锯岭》而言,虽然对曾执导过《勇敢的心》的梅尔·吉布森没有形成太大的压力,但依然带来了一部不失水准甚至已超水准的年度殿堂级战争电影, 除开技术对战争场景的高度还原和表现,在人设和剧情连贯性方面也 有着出色的刻画与表达, 俨然是以真实去创造其作品本身的价值。
前半段平静冗长的叙事和铺垫 , 所营造的极其恶劣的观影体验,显然也没能阻挡战争伊始便发力的 镜头和剧情,更是通过大量血腥刺激的战争情节以感官冲击去调控观众的内心变化。对于个人信仰的塑造和设问,成了影片的一大主题,从树立到质疑的转变 , 是通过剧情发展所带来的对残酷现实的写实,如此不加美化的表达无不是在粉碎人类对战争美好的臆想,甚至是拗断早已形成并存在的价值观, 描述那黑暗的背后不是美,是地狱 。
不鸡汤,不粉饰,不宣扬,便是战争题材类电影最好的归宿,且不谈其受众面的大小,对历史的尊敬应是电影这门艺术的一大底线,而不是创造一个油腻腻的历史给观众喂下肚,这不光是涉及到改朝换代式的问题,更是否认过去的反人类反时空的行为。 电影市场的虚拟饱和,缺的是真材实料的里子给予加持,而《血战钢锯岭》无疑不是一颗厚实浓缩的药丸,成功的填补了院线电影的长久遗憾,也给市场下了一针定心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