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偶》
作者:[波兰]普鲁斯 张振辉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内容简介
《玩偶》是波兰作家普鲁斯的代表作,小说描写资本家沃库尔斯基追求庸俗堕落的贵族小姐伊扎贝娜失败的故事以及他和华沙各阶层人物的复杂关系,反映了1863年一月起义后波兰商业资本主义勾结沙俄并和封建贵族实行妥协的状况。主人公沃库尔斯基体现了波兰资产阶级的某些特点,他由参加革命到背叛革命,由追求名利、地位、女人到成为买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小说一方面反映了普鲁斯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波兰民族解放运动的怀念;另一方面,它的主人公被写成是为社会谋福利的人,是穷人的救世主,表明作者仍希望资产阶级中的代表人物出来改造社会。
作者简介
波·普鲁斯(1847~1912),波兰作家。1847年8月20日生于小贵族家庭,童年时父母双亡。16岁参加一月起义,在战斗中负伤,被捕入狱。1866年中学毕业,进入华沙中央学校数理系学习,两年后因无力交纳学费而辍学。曾当过工人、摄影师和统计局的职员等。70年代初,开始担任华沙《星期评论》、《家庭监护人》、《涅瓦河》、《华沙信使》、《新闻》等报刊的编辑和记者。从1875年开始,他连续12年在《华沙信使》报上以“每周记事”的形式发表小品和政论,还创作了许多中、短篇小说。他早期发表的短篇小说《孤儿的命运》(1876)、《米哈尔科》(1880)、《安泰克》(1881)、《改邪归正的人》(1881)、《一件背心》(1882)和中篇小说《阿涅尔卡》(1880)等,描写了下层人民的悲惨遭遇,颂扬了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并揭露贵族资产阶级的自私、虚伪、贪婪。中篇小说《回浪》(1880)描写工厂主对工人的压迫和被压迫者的反抗,反映出他的民主思想。
1882至1884年,普鲁斯参加了华沙慈善事业协会,从事照料和教育孤儿的工作。此后的10年中,他主要进行文学创作,发表了《前哨》(1885)、《玩偶》 (1887~1889) 、《解放了的女性》(1890~1893)和《法老》(1895)等长篇小说。《前哨》的主人公斯利马克是一个富裕农民,他的利益受到德国移民的打击和侵犯,作者写他同德国人的斗争,同时也写了他的因循守旧、等级观念、宿命论、自私自利和对长工的残酷无情。
1905年俄国革命失败对普鲁斯震动很大,他一方面不满资本主义制度和沙皇的统治,另一方面由于找不到改变现状的出路而一度陷入悲观。在取材于1905年革命的长篇小说《孩子们》(1908)中,他对革命作了歪曲的描写;可是他在最后一部未完成的作品《转变》中,却又对一个为劳动人民解放事业而斗争的革命者进行了歌颂,表明作家最后对于革命有了认识。1912年5月19日死于华沙。
普鲁斯善于进行艺术概括,在矛盾斗争中揭示人物的性格,运用讽刺、幽默、虚构、夸张和朴质的叙述等多种手法描写细节,作品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他的创作对波兰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
插件设计: 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