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闵,这是在这几年被争论不休的人物,我们纵观冉闵一生,勇武善战,可圈可点,然,其智慧谋略,稍逊一筹。 为何这么说呢?他立国三年,然而真正归降他的人有多少?而且他立国之后,没有学会经营,最后更是中计,身死白虏之手,若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物,怎么可能会这样呢?
而让后世对其推崇为“民族英雄”的,只不过是知道了他颁布了《杀胡令》,就说其拯救汉族于水火之中。 那么我们来说一下当时的背景: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而自东汉光武帝允许边民内迁以来,大量游牧民族被迁入,到西晋时关中和凉州的外族已占当地人口一半,所以乘着八王之乱,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注意了,是南渡了。
在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改元建武,史称东晋,而这个时间大约是冉闵出生的时间吧,因为冉闵的成名是在338年石虎(冉闵父亲的养父)在昌黎之战中大败,后赵各路军队都弃甲溃逃,只有冉闵带领的一支军队未遭创伤,由此冉闵威名大显,这是他的成名之战,此时距离司马睿建立东晋已经过去21年。 所以就算没有冉闵汉人也不会亡,难道东晋是开玩笑的? 而冉闵颁布杀胡令莫约在350年,这个时间是什么时间?这是他准备称王的时间,那时候的他看到胡人离开邺城,不为所用,才大怒而下达“杀胡令”,而且我们看他杀的都是些什么人?大多是老少妇孺,比如像赵帝石祇这样的人,他开始就没有杀,只是后来发现他通敌,才杀的,又比如他手下麻秋本就是羯族,属于胡人,所以冉闵的“杀胡令”定有区别对待,绝非凡胡皆杀。
“杀胡”之后,冉闵还配了上千胡兵给儿子冉胤。其光禄大夫韦謏劝他“诛屏诸胡”,他反把韦謏杀了。遗憾史书没有留下“杀胡令”的详文,其中具体政策我们无从得知。但我们可以推测,杀胡并非全部源于民族感情。而且笼络胡人是冉闵的原初政策,杀胡只是迫不得已,而且有针对性。
还有人说其是五胡乱华的终结者,那怕是不知道冉闵是死于胡人之手吧,五胡十六国指的是: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蜀地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后称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冉闵亡于352年,此时距离五胡十六国结束还有近百年呢。
而且所谓五胡十六国只不过是在北方称雄称霸,而南方依旧被东晋所占领。 我们再说一下,什么是“民族英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与人格的代表,必须私德无亏。 而在我国古代“忠孝仁义”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的基本规范。 虽然五胡算得上是异族,但是他们同样认同这样的人伦规范,而冉闵是石氏养子,受恩于人,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冉闵最后还反过来屠灭石氏家族,盗窃其国家,实属背恩负义之辈,胡人姚弋仲已叱其“弃仁背义”,慕容俊责其“负恩作逆”,就连被认为是“野蛮”的胡虏犹且对之鄙夷不屑,更何况是以文明礼仪之族自居的汉族,单凭这一点,冉闵就不可能成为“民族英雄”。
再看一下,中国古代历来推崇的那些民族英雄,私德上几乎没有瑕疵,如岳飞、史可法、张自忠等,无一不是精忠报国之辈,比起冉闵,或许是他们“愚忠”吧。 而且倘若冉闵真的是救百姓于水火,后代历朝历代官方和严肃的历史学家,为何不对他赞美有佳?只是实话的记录一个事实而已。 总而言之,冉闵不过是遭逢乱世,又刚好想要拥众自立的乱世军阀,或许他心中真的有民族气节,但汉族还远远达不到没有他就灭族的情况。
此后北方的汉人依旧过得很好,比如王猛这样的人物,后来杨坚更是夺了北周的天下,结束了分裂多年的南北两朝。 胡汉恩仇是五胡乱华时代一道沉重而繁杂的课题:没有汉族的内乱和压迫,就没有胡族的作乱,没有胡族的蹂躏和杀害,也没有汉族的报复。正所谓剪不断,理还乱,往事已矣,斤斤计较无何益。
读史,应该让我们智慧更明澈,而非只是记住恩怨情仇,所以历代的史学家,对冉闵的评价极其公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