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探索频道] 丁原为何被杀,不仅与董卓有关,与袁绍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复制链接]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23020

宝血灵晶结丹成就紫铜v3_04紫铜v2_03灰铜v3_01紫金v1_04紫银v1_02绿金v3_05紫铜v1_05灰金v1_05蓝铜v1_05蓝银v1_05绿金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灰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 04: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回,发生在董卓进京之后,相关人物分别为丁原、吕布和董卓。原文如下:




次日大排筵会,遍请公卿。公卿皆惧董卓,谁敢不到。卓待百官到了,然后徐徐到园门下马,带剑入席。酒行数巡,卓教停酒止乐,乃厉声曰:“吾有一言,众官静听。”众皆侧耳。卓曰:“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今上懦弱,不若陈留王聪明好学,可承大位。吾欲废帝,立陈留王,诸大臣以为何如?”诸官听罢,不敢出声。




座上一人推案直出,立于筵前,大呼:“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发大语?天子乃先帝嫡子,初无过失,何得妄议废立!汝欲为篡逆耶?”卓视之,乃荆州刺史丁原也。卓怒叱曰:“顺我者生,逆我者死!”遂掣佩剑欲斩丁原。时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李儒急进曰:“今日饮宴之处,不可谈国政;来日向都堂公论未迟。”众人皆劝丁原上马而去。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董卓进入京城洛阳后,控制朝政,并召集百官,提出废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荆州刺史丁原表示强烈反对,引发董卓不满。董卓正想拔剑杀死丁原,突然发现丁原身后有一人怒目而视。双方正在僵持之际,董卓的谋士李儒及时出现,组织了这场即将爆发的冲突。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文中提到的“器宇轩昂”,意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董卓进入洛阳后,公然召集百官并提出罢黜少帝刘辩改立刘协,这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在《三国志》中的不少传记中均有记载,但与小说的描述有着一定的区别。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真实的历史当中,丁原担任的职务并非荆州刺史,而是执金吾,这一点可以从《三国志·吕布传》中的“原将兵诣洛阳,与何进谋诛诸黄门,拜执金吾”及《三国志·董卓传》中的“卓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并其众,故京都兵权唯在卓”这两个记载中得到证实。



其次是丁原之死表面上看是与董卓产生矛盾,而历史的真相却与袁绍有着很大的关系。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在《三国志·公孙瓒传》中公孙瓒揭露袁绍的十大罪状中看出来:“何氏辅政,绍专为邪媚,不能举直,至令丁原焚烧孟津,招来董卓,造为乱根。”




这也意味着董卓得以进军洛阳,是袁绍在幕后策划,让丁原火烧孟津,故意制造混乱,让董卓得以名正言顺向洛阳进京,并最终导致了洛阳城中外戚与宦官的火并。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丁原还是董卓,当时都听命于袁绍。而当董卓进京后,暴露出废立的野心,导致袁绍愤而出走,与董卓分道扬镳。作为袁绍的盟友,丁原与董卓成了对立面,这也被董卓所不容。最终,董卓拉拢了丁原的部下吕布,将丁原杀死。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15 17:37 , Processed in 3.503851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