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神秘世界] 俗话说龙生九子有人却统计出来12种(上)【7P】

[复制链接]

区版勋章 - 区版勋章

灰铜v1_05蓝铜v2_05蓝铜v1_05紫银v2_04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紫铜v1_05绿铜v3_05紫银v1_02蓝银v1_05绿银v3_05绿金v3_05宝血灵晶红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08: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shen321 于 2015-5-1 08:43 编辑

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明代一些学人笔记,如陆容的《菽园杂记》、李东阳的《怀麓堂集》、杨慎的《升庵集》、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芸》等,对诸位龙子的情况均有记载,但不统一。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龙生九子》:“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老大赑屃(bìxì)、老二螭吻/鸱尾/鯱(chīwěn/chīwěi)、老三蒲牢(pǔláo)、老四狴犴(bì’àn)、老五饕餮(tāotiè)、老六蚣蝮(bāxià)、老七睚眦(yázì)、老八狻猊(suānní)、老九椒图(jiāochú)。明朝李东阳的《怀麓堂集》,龙的九个儿子分别为:老大囚牛(qiúniú)、老二睚眦(yázì)、老三嘲风(cháofēng)、老四蒲牢(púláo)、老五狻猊(suānní)、老六霸下(báxià)、老七狴犴(bì’àn)、老八赑屃(bì xì)、老九螭吻/鸱尾(chīwěn/chīwěi)。

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离今天的时间不会少于八千年。这个时期,原始先民已不单纯地、被动地依靠上天的赏赐了,他们把猎获的野马野牛野猪等等畜养起来;也不单单吃那些是采拾得来的野果了,而是有选择地种植谷物以求收获。他们能够熟练地取火用火,学会了用木头搭简单的房子,开始磨制石器、骨器,手工制作陶器,逐渐定居下来,从事生产活动了。生产活动使人们同大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宽泛,自然界作为人之外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撞击也越来越大。


龙的模糊集合过程的起点在新石器时代,经过商、周至战国时期的长足发展,到秦汉时便基本成形了。这个“基本”有两个意思,一是说构成龙的框架、要素、样式,秦汉时都基本具备了;二是说龙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纳新的系统,它并不满足秦汉时的基本成形,之后的历朝历代,直到今天,还都在不断地加减、变衍和发展。

蚣蝮(bāxià):性喜水,被雕成桥柱上的兽形
嘲风:喜好冒险,因而人铸其像,置于殿角;形似兽,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

睚眦(yá zì):平好杀,喜血腥之气,。怒目而视,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以增加自身的强大威力。其形为刀柄上所刻之兽像;龙的模糊集合过程的起点在新石器时代,经过商、周至战国时期的长足发展,到秦汉时便基本成形了。这个“基本”有两个意思,一是说构成龙的框架、要素、样式,秦汉时都基本具备了;二是说龙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纳新的系统,它并不满足秦汉时的基本成形,之后的历朝历代,直到今天,还都在不断地加减、变衍和发展总是嘴衔宝剑

赑屃(bì xì):力大,其背亦负以重物,即今刻在石碑下的石龟。又名霸下。形似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赑屃一方面为实用之物,用来做碑座,俗称“神龟驼碑”,另一方面,又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它的象征以“长寿吉祥”为依据,并带有地位级别、图腾崇拜、巫术崇拜等方面的涵义。
椒图:形状似螺蚌,性好闭,铺首衔环是其形象;其形状像螺蚌,性好闭,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铺首衔环为其形象。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5-30 09:38 , Processed in 1.841164 second(s), 5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