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风景如画] 在古诗词里邂逅最美的山西

[复制链接]

 成长值: 29280

灰铜v1_05绿铜v3_05绿金v1_01绿银v3_05紫铜v1_05绿金v3_04紫银v2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7-5 15: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夏日的山西远山如黛,碧水长流,呈现出她最美的一面期待着您的造访。《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让我们对旅行的认知回归到那些意境美好的诗句。杜牧笔下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仙李白挥毫后的“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让表里河山又多了一份典雅的诗情画意。古代诗人的风流才情,曾浸染着我们的孩童时光,古诗中的山水大观,几乎占据了那时我们对整个世界的想象。如今,那些诗人的脚步已经渐行渐远,他们走过的道路却成了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

成王刻桐叶赞

【南朝】庾信

叔虞百里,居之河汾。

帝刻桐叶,天书掌文。

礼以成德,乐以歌薰。

天子无戏,唐有其君。

【作者】

庾信(512-580),字子山,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县)人。南北朝齐、梁时著名宫廷诗人庾肩吾之子。他自幼出入梁朝宫廷,与徐陵同时写了许多绮丽的宫体诗赋,世称“徐庾体”。

【读解】

诗中描述的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桐叶封弟”的故事。周成王封叔虞于唐。叔虞施政有方,国富民强。叔虞传位于其子燮父,改国号为“晋”,这便是晋国的由来。

渡桑乾(桑干)

【唐】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 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太原古称并州,这一称呼今天也屡屡见诸报端。)

【关于作者】

在许多诗集中,这首诗都归在贾岛名下,其实是错误的。因为贾岛是范阳(今北京市大兴县)人,不是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人,而在贾岛自己的作品以及有关这位诗人生平的文献中,从无他在并州作客十年的记载。又此诗风格沉郁,与贾诗之以清奇僻苦见长者很不相类。《元和御览诗集》认为它出于贞元间诗人刘皂之手。

【关于诗名】

此诗题目《渡桑乾》,或作《旅次朔方》。前者无须说明,后者却要解释一下。

朔方始见《尚书尧典》,即北方。但同时又是一个地名,始见《诗经小雅出车》。西汉置朔方刺史部(当今内蒙古自治区及陕西省的一部分,所辖有朔方郡),与并州刺史部(当今山西省)相邻。桑乾河并不流经朔方刺史部或朔方郡,所以和朔方之地无关。

并州在唐时是河东道,桑乾河由东北而西南,流经河东道北部,横贯蔚州北部,云、朔等州南部。这些州,当今雁北地区。由此可见,诗题朔方,乃系泛称,用法和曹植《送应氏》“我友之朔方,亲昵并集送”一样。而刘皂客舍十年之并州,具体地说,乃是并州北部桑乾河以北之地。

【读解】

诗的前半写久客并州的思乡之情。

十年是一个很久的时间,十年积累起的乡愁,对于旅人来说,显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所以每天每夜,无时无刻不想回去。

无名氏《杂诗》云:“浙江轻浪去悠悠,望海楼吹望海愁。莫怪乡心随魄断,十年为客在他州。”

虽地理上有西北与东南之异,但情绪相同,可以互证。

后半写久客回乡的中途所感。

诗人由山西北部(并州、朔方)返回咸阳,取道桑乾流域。无端,即没来由。更渡,即再渡。

这“无端更渡”四字,乃是关键,要细细体会。十年以前,初渡桑乾,远赴并州,是为的什么呢?诗中没有说。而十年以后,更渡桑乾,回到家乡,又是为的什么呢?诗中说了,说是没来由,也就是自己也弄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

果真如此吗?不过是极其含蓄地流露出当初为了博取功名,图谋出路,只好千里迢迢,跑到并州作客,而十年过去,一事无成,终于仍然不得不返回咸阳家乡这种极其抑郁难堪之情罢了。

但是,出乎诗人意外的是,过去只感到十年的怀乡之情,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万万没有想到,由于在并州住了十年,在这久客之中,又不知不觉地对并州也同样有了感情。

事实上,它已经成为诗人心中第二故乡,所以当再渡桑乾,而回头望着东边愈去愈远的并州的时候,另外一种思乡情绪,即怀念并州的情绪,竟然出人意外地、强烈地涌上心头,从而形成了另外一个沉重的负担。

前一矛盾本来似乎是惟一的,而“无端更渡”以后,后一矛盾就突了出来。这时,作者和读者才同样感到,“忆咸阳”不仅不是唯一的矛盾,而且“忆咸阳”和“望并州”在作者心里,究竟哪一边更有分量,也难于断言了。

以空间上的并州与咸阳,和时间上的过去与将来交织在一处,而又以现在桑乾河畔中途所感穿插其中,互相映衬,宛转关情。

每一个有久客还乡的生活经验的人,读到这首诗,请想一想吧,难道自己不曾有过这种非常微妙同时又非常真实的心情吗?

在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太原曾经是唐尧故地、战国名城、太原故国、北朝霸府、天王北都、中原北门、晋商故里……“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崇善寺、纯阳宫和文庙的比肩而立,宗教的和睦共存体现了这座城市包罗万象的博大胸怀。行走于太原的情画山水,望双塔凌霄,品崛围红叶,醉蒙山晓月;穿梭于现代都市,行龙城大道,观长风商务,逛繁华柳巷;出没于美食深巷,啜一口陈醋佳酿,尝一碗拉面飘香,太原的味道就浓缩在舌尖久久不散。只要来过太原,都会深深陶醉于它经久不衰的美丽。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11 18:57 , Processed in 1.248485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