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国外] 奥斯卡欠他的影帝,这部电影该还了!

[复制链接]

 成长值: 15110

灰铜v1_05绿铜v3_04灰金v1_05绿银v3_04绿金v3_01紫铜v2_01紫铜v1_05紫银v1_01灰铜v3_01绿金v1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 1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千万,千万不要错过这部史诗电影最后时刻的最后一场戏,它完美再现了历史上最牛逼的那场演讲。

这是好莱坞电影的高光时刻,照亮了整个2017年的好莱坞电影,也照亮了这位最不受颁奖礼欢迎的演技派的影帝之路。也是到电影结束后,我才从字幕中发现,这个絮絮叨叨的糟老头,是他演的。

这段伟大的历史,发生于人类文明的至暗时刻——二战邱吉尔临危受命担任英国首相之后,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前。

这部电影,是今年奥斯卡热门种子选手。


这个伟大的演员,是只拿过一次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的加里·奥德曼,我们喜欢叫它小天狼星,或者gou爹。

现在,gou爹的时代来了,凭借这部电影——《至暗时刻》。他演出的,是邱吉尔。



许多人都说,应该将这部电影,和《国王的演讲》、《敦刻尔克》一起观看,说的对!

如果说《敦刻尔克》是一部属于小人物的史诗,《至暗时刻》则是历史关键人物在关键历史时刻的孤独跋涉。

这个布满“伟大表演”的时代,我们早已对“伟大表演”几个字免疫。但除了伟大之外,我找不到什么词汇去形容gou爹的这场表演。


这不是整容级的演技,而是毁容式的演出,加里奥德曼为了演活这个历史上最著名的胖子,增肥了20斤。

如果奥斯卡再不把影帝给他,这不是加里奥德曼的遗憾,而是奥斯卡的羞耻。

章子怡所说的表演中的“信念感”,大概就是加里奥德曼在这部电影里,这种奥斯卡影帝级的表演吧。

人类历史至暗时刻的邱吉尔

从故事上看,《至暗时刻》讲的,如同对《敦刻尔克》的一场补全。在那部普通人的战争史诗中,唯独刻意漏掉了这一段决策时刻。

也可以说,影片讲述的是邱吉尔如何接手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烂摊子。

电影聚焦的,是邱吉尔人生中最焦虑艰难的两个星期——1940年五月他初登首相到说服议会和内阁支持他发起的大撤退决议。


那时的二战欧洲战场,德国已经入侵了波兰、占领挪威、踏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绕过马其诺防线击溃法国。还打的英伦三岛全面溃败,欧洲仿佛唾手可得。

张伯伦在下台前,向乔治六世推荐了邱吉尔。当时的英格政坛,没人喜欢邱吉尔,在二战前夕,丘吉尔那些有争议的政见而在国内树敌颇多,乔治六世直言他过去的政绩一塌糊涂。

但65岁本该结束政治生涯退休的丘吉尔,却被二战推到了“再就业”的位置上。不会有比这场接任更适合那四个字——临危受命。

此刻的整个欧洲,只剩下英国还在死扛这场战争,如果英国投降,纳粹就将长驱直入,彻底统一欧洲,那也就不会有未来的美国参战,某种程度上说,人类就完了。

可是英格兰决不投降,因为邱吉尔——

决不投降。


希特勒痛骂丘吉尔是一个“疯子”,是“世界纵火犯”。丘吉尔则反击称希特勒是“邪恶的人”,并说,“欧洲不会屈服于希特勒的仇恨”。

但实际上,欧洲已经快撑不住了。

1940年5月21日,德军直趋英吉利海峡,把近40万英、法联军围逼在法国北部的狭小地带,只剩下敦刻尔克这个仅有万名居民的小港可以作为海上退路。


联军何去,何从?

英格兰,何去,何从?

人类,何去,何从?

这是人类历史的至暗时刻,也是邱吉尔的至暗时刻。

这是整部电影的历史背景,也是加里奥德曼表演的戏剧背景,加里奥德曼要演出的,是此时此际的邱吉尔。

乔·赖特的英伦式主旋律

那么,曾经以《傲慢与偏见》成名,以《赎罪》声名大振、又刚刚经历过一场导演生涯溃败的乔·赖特,会如何拍摄这段英伦主旋律?

答案是:以英伦式的古典主义优雅,去拍摄历史的焦灼。

《至暗时刻》没有大场面,所有的场景,几乎都集中在几个有限的场景里,反复的辩论、演讲,但通过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导演手法,却将一个层次分明的剧本拍得凌厉、饱满而有序。


影片从一个俯拍镜头开始,在舞台剧般的场景、华丽到奢侈的配乐、略带表现主义的打光和构图中,如同行军的鼓点一般步步推进,直到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毫不拖沓,在高潮处嘎然而止,苍劲有力。

历史的浩瀚苍穹下,电影只聚焦邱吉尔就任首相前后,从抵抗内阁“主和”势力到著名的发电机计划全程。

大量充满历史间隔感的大远景和大全景镜头,将整个白金汉宫笼罩于黑色阴影下,却用近景和大特写拍出邱吉尔于历史关键时刻的螳臂当车。

古典主义的华丽中,又尽是导演的小心思。邱吉尔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在黑暗中点燃一根火柴,火光照亮了邱吉尔的面孔,仿佛暗喻着影片的主题——至暗时刻。


随后窗帘拉开,一个历史人物走向历史大幕前台。

在深邃黑蓝色调的视觉贯穿下,乔·赖特保持着一份对于二战历史的理解与敬意,充满历史感的镜头从远处观看了这段历史的风景,在邱吉尔幽默的点缀下,战云密布的紧迫感和议会风云的压抑感之间,电影轻轻从一个时代划过。

电影充满着古典主义老式传记片的手法,但老派,却不失优雅。地铁中的演讲略显刻意,却依然将一个时代的风云拍得丝丝入扣。

乔·赖特完成了精彩的画龙,点睛者,加里·奥德曼。

加里·奥德曼一个人的奥斯卡

在增肥的肚腩、隐藏的假下巴和倒梳的头发间,加里奥德曼再现了80年前的历史。这当然是一场史诗级别的演出。

他是怎么演绎一个伟大的邱吉尔的?开场给观众最大的感受三个字——碎碎念。

一开场,穿着睡衣碎碎念,才两分钟,焦虑、暴躁、犹豫、迟疑,全给他演出来。


这样的糟老头?邱吉尔?太有印象了,对不?

还有一个在厕所里怒怼掌玺大臣的场景,“Lord Keeper of Privy Seal wants to see you.(掌玺大臣要见您)Tell him that I am sealed on the privy.(告诉他我被困在厕所里)”——简直演成了年度耍贱的经典。

这么演,就是要演出一个非典型的领袖人物。历史现场的邱吉尔,真的无所畏惧?只有回到历史人物的命运中,才能呈现真正的英雄主义:在恐惧中毅然前行。

什么样的演技,才能达到这种矛盾的效果呢——

加里奥德曼从一开始就从丘吉尔的身形、动作、说话的声音开始,

在颠覆中积聚张力,在细节中还原真实。

当时的邱吉尔已经65岁,是个名副其实的老人了,嘴唇颤抖、脊背威驼,说话时含混不清,甚至无法掩饰嘴角流下的口水。

当上首相后第一次面见英王,紧张、兴奋,但不能直接演出角色的内心,还得演出那层必不可少的掩饰。


加里奥德曼设计了一系列小动作——眼神淡定,佝偻的腰部挺直,背后的手悄悄掩藏兴奋,表演的层次,一下就看出来了。

加里奥德曼演出的,还是一个空前多元的邱吉尔。

什么样的领袖,这么爱卖萌?对一个抱着婴儿的妈妈说:“我天生娃娃脸,小宝宝都长得像我!”哈哈哈,笑喷。

什么样的英雄人物,和妻子单独在一起时温柔撒娇,软弱地像个孩子?


又是什么样的领导,将莉莉·詹姆斯饰演的女秘书第一次见面就骂哭吓跑,却又在后来的一次电车之旅中,看到女秘书照片中和敦刻尔克哥哥的合影,忍住眼泪不动声色?


还是这个邱吉尔,在历史的夹缝中,委屈成了一个受气包。

敦刻尔克撤退期间,丘吉尔曾向美国总统借船说:”我曾用你借我的钱,买了你的武器,现在为什么不能给我?!" 结果美国总统冷冷地说:“我想了办法啊,但真的没辙啊,我没船,但可以借你些马."可以想象,邱吉尔当时的心情。

加里奥德曼为角色设置的戏份是什么?大声咆哮?发泄愤怒?

看加里奥德曼的演法,3秒钟的时间里,若有所思的眨了下眼睛,低了下头。愤怒、疑惑、思考、确认,寥寥几笔,一连串不易察觉的身体的小动作,演出内心的挣扎。

决不投降英勇不屈之前,是这个英伦硬汉的至暗时刻。而这样的至暗时刻,演的是如此不动声色,观众是跟随着加里奥德曼的表演,进入角色的世界,体会角色的委屈、绝望,不甘。

但这就是邱吉尔的全部了?这样的邱吉尔,能够带领英格兰走过人类的黑暗时刻?

邱吉尔上任前的第一场演说,整个房间,被一盏红灯照耀,房间暗红,邱吉尔坐在灯前,表情严肃,内心紧张。



然后,演讲开始——

加里奥德曼,历史中的邱吉尔嘴角微微上翘,眼神突然发亮,台词铿锵、语调坚决,气势如同波涛翻滚,又像斗牛犬一样要把纳粹生吞活剥。

他说出了那段震撼人心的名句——

“我们要在海滩上战斗,在陆地上战斗,在战场上、在大街上战斗,在山坡上战斗,我们决不会屈服。”


炸了。

所有的历史和军事学家回看那段历史,都会惊讶到底是什么支撑着英格兰在那样的困境下坚持到底?整个伦敦都快要被德军炸平了,从军事角度看,唯一明智的做法是乖乖投降。

可是你问老一辈的英国人,那些经历过二战,活到现在的人,从没觉得英国该投降。

是什么让他们觉得英格兰不会亡国?他们的回答很简单:丘吉尔的演讲。

加里奥德曼的表演是如此光芒万丈,足以让所有人相信胜利终将属于正义的一方,胜利终将属于人类。

这真是好莱坞电影的年度高光时刻。这真是人类的高光时刻。

台词,是演员的基本功之一。

加里奥德曼的一字一句,哪儿抑扬哪儿顿挫哪儿连珠炮,怎么配合演讲的表情、肢体、动作、神态......燃,到爆!

好的表演,不用台词就可以演出人,用上台词可以抵挡千军万马。

125钟,有限的空间内,有限的肢体语言,情绪不断转变,性格如此多元,直至电影终结。

加里奥德曼只用角色的口水喷射,就演出了二战的峰回路转。

这才是表演中的极品盛宴——复活历史。

真正的伟大演出,不是演出一个伟人,而是演出一个历史特殊时刻的普通人,只不过他的工作是对抗纳粹,拯救人类于水火。

在回忆录中,丘吉尔写过当时的心情:“我觉得自己好像是跟随命运的脚步在前进,我过去的人生都是在为这一刻作准备。”

而对于观众来说,加里奥德曼一次次被各大奖项忽略的电影生涯,仿佛都在为这部电影做准备。


他演出了一个前所未见的邱吉尔,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邱吉尔的角色能够与之相比,加里奥德曼的表演进入了历史,然后创造了历史。

“伟大的演员,伟大的人物,伟大的历史”

在真实的历史中,丘吉尔出任首相的第3天,他发表了著名演说,取得了下议院381票支持、0票反对的绝对支持。

当20多万英军身陷重围之时,丘吉尔仍然对内阁成员说:“无论敦刻尔克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必须战斗下去。

接下来,是《敦刻尔克》叙述的历史。

8天里,英法比联军撤回33.8万人的敦刻尔克奇迹,被誉为人类战争史上“败而不败的奇迹”,少有人注意,在这样的惊心动魄之前,历史曾有过怎样的荡气回肠。


影片将邱吉尔在特殊时刻的选择逻辑以细节自然而然地穿插进电影的剧情中,以准确而贴切的方式展示历史的真实状态。而那些今天被视作英雄的人物,在历史的危难时刻,从未将自己视作英雄,他们也会面对各种喜怒哀乐,各种犹疑绝望。

在历史那一小段紧凑而缓慢的时光里,邱吉尔每一刻都在与命运正面搏斗。

观众在前一百分钟的时间里结识了一个有血有肉、有脾气爱撒娇的老人,理解了他的痛苦与不安,又在电影的最后时刻聆听了一场最伟大的演讲,所以观众才会理解,这场演讲从何而来,这场反抗的力量又从何而来?

除了加里·奥德曼的教科书式的表演,还有优雅老去的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饰演的丘吉尔夫人克莱门汀,《灰姑娘》女主莉莉·詹姆斯饰演的丘吉尔私人秘书伊丽莎白,本·门德尔森饰演的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他们共同完成了这场伟大的演出。


电影,将历史人物从历史从抽离出来,塑造成真实的人。

很多内地观众也许会将《至暗时刻》这类电影称为好莱坞主旋律电影:它的确是。

但是它的主旋律绝不是为英伦历史人物歌功颂德,而是不隐恶,不回避,却在尽可能接近真实中,拍出历史人物的可爱。

那些邱吉尔如火山喷发般震撼人心的演讲,即使在电影中看起来,也是如此令人热血沸腾,更何况当时处于战争时期、面临黑暗绝望的人们。


至此你才会理解,为什么电影中邱吉尔去电车的场景里,为什么民众会齐声发出 “Never! NEVER!”在我看来,这段主旋律到近乎失真的情节,才是电影最动人的时刻,因为唯有进入那段历史,你才能理解这段失真的情节,何以如此真实。


这不是刻意营造的高潮,而是历史的炽热。

好的表演,有打通时空的力量,它形成了人类对共同命运的理解。完成这场伟大表演的,当然是加里奥德曼。

不需要什么提名了,奥斯卡影帝请直接颁给加里奥德曼吧!

看看电影最后一场戏,这个老头比任何超级英雄都更酷地走出场外,一个伟大的演员,演出了一段伟大的历史,演活了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这样的表演,当然配得上一尊奥斯卡。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3 06:46 , Processed in 1.157114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