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探索频道] 玩转记忆你做主

[复制链接]

黄金会员 - 等级≥学政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9 1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往,健忘、失忆和痛苦记忆等等问题,让人深受折磨而且无可奈何。如今,这一局面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想铭记就铭记
要把一个陌生的数字或者外语单词一辈子铭刻在心,有窍门吗?其他那些五花八门的记忆技巧对我适用吗?英国剑桥大学的生理学家现在就教你一个简单实用而且谁都适用的记忆办法,保管让你想铭刻在心的,一辈子忘不掉。
这位生理学家通过研究证实,只要遵循“15—160法则”,任何正常的人都能够在15分钟内记住任何语言中最艰涩难懂的单词,因为在这段时间内,负责记忆的神经细胞之间将形成稳定的联系,并将终生保存。当然,这其中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操作步骤,那就是如果你真的希望永久记住新单词,那就需在15分钟之内重复练习,朗读或默记都可以,但至少重复160次——这就是记忆的“15—160法则”。
这个发现是在一系列实验中得到的。如在一项实验中,生理学家邀请了16位健康志愿者参加记忆实验,结果发现,大脑只有在刚听到新单词时最为活跃,然后脉冲逐渐变弱,大约从第14分钟开始,记忆信号完全从脑电图上消失了。接下来的实验证实,这种信号消失的结果有两种:如果是在15分钟内大脑仅仅听到几次新单词,那消失的结果是记忆荡然无存了;如果是在15分钟之内重复听或默读160次新单词,则消失的结果意味着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已经完全建立起来,新单词已经永远铭刻在心了。
生理学家认为,这种非常容易操作的近乎完美的记忆方法可以运用到许多领域,既可以和诸多学习外语的方法融合到一起,也可以帮助记性不好的人提高记忆力。
想恢复就恢复
如果以前没有铭刻在心的记忆被遗忘了,还有挽回的余地吗?前不久,美国生物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被遗忘的记忆其实没有在大脑中消失,它们不过是隐藏起来,让你无法在有意识情况下发现它们的踪影而已。既然如此,能否恢复以前被掩埋的记忆呢?
最近,加拿大科学家临床治疗时意外发现,安置于人脑的电极竟然能神奇般地帮助大脑重现如烟往事。最初,科学家试图通过电流刺激大脑,让一名肥胖症患者控制食欲,结果却意外发现,电流刺激病人下丘脑后,却帮他找回了许多记忆片断。这位中年病人最初告诉科学家他20岁时在一个公园和朋友见面的场景。随着电流对大脑刺激作用增强,他的记忆越来越鲜活。他回忆起了当时的女友见面的场景,以及当时人们穿着的衣服色彩和样式等等。
这种用电流刺激大脑的做法真能让人找回被遗忘的记忆吗?加拿大科学家接着用这种办法开始着手研究深度脑部刺激对老年痴呆症的作用。科学家领导的研究小组先后对6名老年痴呆症患者实施了脑部特殊部位的电刺激实验。他们给患者的下丘脑植入电极,通过缝合在患者胸部的电池和安置于头骨内的导线为之供电。整个回路电流强度很小,可以在人体没有感知的情况下直接刺激下丘脑,结果显示,这些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回忆起了陈年旧事。
科学家据此认为,恢复人们遗忘的记忆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只不过具体的办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寻找和确认。
想备份就备份
如果人的记忆能够有个备份就好了,那就不用担心遗忘,也没有千方百计地想找回被遗忘的记忆的麻烦了。人类的这个想法荒唐吗?美国科学家雷蒙德•库兹韦尔告诉你,这个想法不但不荒唐,而且在未来20年就能实现。这位科学家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因为预测环球网在90年代中期将会出现,当时人们认为他疯了,但他所预测的事情后来真的如期出现了。
最近,英国计算机协会主席、南安普顿大学人工智能教授尼格尔•沙德博尔特指出,在2026年之前,只需一个只有方糖大小的计算机装置,就可以完整地记录下一个人一生的所有思维和记忆。那时,计算机装置可以将人一生中的所有思维拍摄成高清晰的数字录像,并永远的保存下来,而且这种装置就像是另一个人你一样与你形影不离,“他”甚至还可以在你的耳边不停地向你发出警告,提醒你吃的食物不对,或者你今天花的钱已经超过了自己的收入等。最可怕的事件是,“他”甚至还可以对你进行欺骗。
科学家指出,这之所以不是梦想,前提是因为脑细胞储存信息的密度非常高,每立方厘米都可存放1000亿比特以上的信息量,而一个人一生中存储的信息总量可以超过1000万亿比特。有人推算出全世界的图书馆大约藏书7.7亿册,积累的信息总量约为4600万亿比特,与人脑能够储存的信息总量属于同一数量级。这说明人类的大脑不亚于一台超级计算机。但要想把人类大脑内容进行备份,最关键的是要把人类思维转移到计算机或者储存介质中,这样,既使大脑今后受到损伤或者衰老,也不用担心记忆丢失。而目前科学家们已经着手攻克这个技术难题了,相信在在未来20年内,一定会梦想成真。
想忽略就忽略
记忆能够永远被保存当然好,但有些非常不愉快或难受的场景,我压根儿就不想记住,以后也不想再回忆起它,那该如何是好呢?
美国纽约大学的科学家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把握好时机就行了。这位科学家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记忆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可以被修改,因为在老鼠身上的实验表明,当它们从看到物品的10分钟之后开始持续6个小时这段时间里,旧的记忆可以被修改,然后再次存入大脑,以此来代替10分钟之前的记忆。
那么在人身上会不会也这样呢?研究小组随后在人身上做了同样的实验。首先,他们向自愿者展示一个蓝色方块,然后对自愿者施加轻微的电击,从而让自愿者建立恐惧记忆。随后,研究小组把这些带有对蓝色方块有恐怖记忆的人分成两个小组,对第一个小组,他们在10分钟后开始修复记忆的训练:让自愿者不断看到蓝色方块,但不进行电击,从而自让愿者建立感觉见到蓝色方并不可怕的感觉。但对于第二组,科学家在未经等待10分钟的时间,就让志愿者不断看到蓝色方块。随后的检测证实,第一组自愿者在看到蓝色方块时不再有恐惧反应,但第二组依然有恐惧反应。这个实验表明,要想让人们忽略某种记忆,就是要在事发10分到6个小时这个时间段内,让人们对同样的事件建立新的记忆。
科学家指出,这种忽略先前记忆的方法是有条件的,对于那些已经刻骨铭心的记忆人和患有严重焦虑症如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根本不适用,但对于短时间内受刺激的人确实很有效。换句话说,这种痛苦记忆的救助办法要想有效实施,一定要把握好时机,错过时机,那些带有强烈刺激性的记忆就很难被忽略掉了。
想删除就删除
那对于因错过忽略时机而没能被忽略掉的痛苦记忆,我们就无可奈何了吗?非也。前不久,美国佐治亚医药大学科学家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科学家合作小组就合作研究出了对痛苦记忆“定点删除”的好办法。
在研究过程中,这个科学家小组发现有一种名为αCaMKII的物质在记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当人们以往的记忆再现时,这种物质能快速、准确地讲这种再现的记忆有选择性地删除,但对大脑所储存的其它记忆并没有影响,而且对大脑也不造成任何损伤。
在具体的恐怖记忆删除试验中,科学家将老鼠放到一个小房间里,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反复电击小白鼠,因此,老鼠脑海中对这个房间和声音产生了痛苦的记忆,当被电击小白鼠再一次进入这个房间或听到在电击过程中听过的那种声音时,便会变得惶恐不安,身体不停地颤抖。为了删除小白鼠的这段恐怖记忆,科学家先将小白鼠放到当初它“受虐待”的那个房间内,但并没有播放它熟悉的那种录音。就在小白鼠的惶恐不安开始出现的时候,科学家开始给它注射αCaMKII的物质,就好像人们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一样,被注射后的小白鼠对这个房间就不再感到恐惧了;下次再让它进入这个恐怖房间,不用注射那种物质,它也没有恐惧感了。不过,当给它播放它熟悉的恐怖声音时,它依然会恐惧颤抖。接下来,科学家用同样的办法,让它在听恐怖声音的同时,给它注射那种物质,结果它就马上忘记了这种声音给它带来的恐怖记忆。后来再听到那种恐怖声音,它就若无其事了。
当然,对于不痛苦的记忆,想删除也照样。科学家物给小白鼠玩几个玩具,然后擦除它们对其中一个玩具的记忆,结果每次这只老鼠都会把老玩具当作新玩具玩。科学家指出,尽管这种办法目前还没有在人类身上做实验,但应用到人类身上,已经为期不远了。
想破译就破译
说实话,我现在沉浸在哪段回忆之中,我自然很清楚,但别人沉浸在哪段回忆之中,他不说,我能知道吗?完全能——科学家告诉你——这不是科幻,它正在成为现实!
前不久,英国科学家就成功地利用脑部扫描技术读取了受测试者的大脑思维和记忆。在设计的实验中,科学家们首先要求自愿者站在一栋大楼里东南西北四个不同位置上,而且不同位置的自愿者所看到的对面情景都不相同,然后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大脑活动进行动态追踪。结果发现,站在不同位置的志愿者大脑细胞会形成各自不同的组合形态。当把这些自愿者的位置互换,发现处在特定位置的不同的自愿者其大脑细胞所呈现的组合形态都是相同的。这个现象表明,大脑神经细胞中的记忆都是由以非常严格的形式存储的,可以通过扫描仪重新获得。
既然不同概念所对应的词汇在大脑里出现的时候,脑细胞会出现不同的聚集形态,那么科学家就可以根据这些形态信号反过来破译大脑里出现的词汇,从而破译大脑思维活动的全部内容。为此,美国英特尔公司的一个科学家小组已开始着手为每个词汇创建对应的大脑活动图像,然后建立了一个大脑词汇图像资料库,有了这个特别的资料库,要想知道谁的大脑里真正想什么或正在回忆什么,只要把这个人的大脑扫描信号与电脑资料库里的词汇图像资料,通过电脑进行自动对比,那么这个人大脑里的记忆内容马上就会暴露无遗了。实验显示,目前用这种方法已经能够及时捕捉他人大脑里的一些记忆内容。科学家认为,如果大脑词汇资料库的内容足够丰富,那要破译他人大脑记忆的全部内容,将不成为问题。
想借用就借用
或许有人会这样想,既然科学家们掌控记忆的本领已经如此高强,那能否将把杰出人才大脑里的知识记忆直接拷贝给我,让我不用花费多少时间就能掌握大量知识,变成大学问家呢?科学家认为,这种想法看起来好像是异想天开,但确实有可能成为现实。
研究已经证实,外部信息是先经过人的各种感官,传入神经纤维,变成具有生物电特性的传入信息,然后再传入中枢神经系统,这其中那些具有特征的或者是那些我们主观认为要渴求的知识,将经过一系列复杂而高速的处理最后留下“记忆痕”,随后贮存在大脑相应的区域。科学家认为, 既然大脑记忆的存贮和释放都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那么我们就应该有办法去感知它和利用它。对此有科学家设计出两种“拷贝知识”的思路:其一是“充电式”拷贝,就是从被拷贝者体表或身体某一部位记录下一个人的全部脑电活动的综合状态,然后利用特种设备将它们输入到另一个人的大脑中去,从而得接受者也具有与被拷贝者一样的脑电活动;其二是“磁化式”拷贝,就是用特制的生物磁场感应器,从被拷贝者身上记录下一个人的脑磁变化的综合状态,就像用磁体使本来未带磁的磁性材料磁化一样,再通过特定的方式,使另一个人的脑细胞“磁化”,从而让接受者具有与被拷贝者一样的脑磁活动。
此外,还可以在备份记忆技术的基础上,把要拷贝的杰出人才的记忆备份进行整理,提取出其中的知识部分,然后再把这部分知识拷贝到知识需求者的大脑记忆备份中区,最后让这个被知识充实过的记忆备份在知识需求者的大脑里恢复使用,那么知识需求者就能够如愿以偿了。
科学家指出,这个梦想要真正实现,大约还需要三五十年的时间探索。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15 22:40 , Processed in 1.714680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