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新片预告] 尘封五年的《狗十三》:中国式残酷“谋杀”了青春

[复制链接]

管理员 - 管理勋章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3595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3 1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尘封五年之后,由著名导演曹保平执导的电影《狗十三》终于能够在2018的冬天和观众们见面。

上映7天,票房直逼三千万,豆瓣评分高达8.4,当时只有14岁的主演张雪迎上演了一场残酷的中国式青春物语。映后,观众们或多或少从中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情感共鸣。

最初《狗十三》的名字叫《狗B》,因为一些原因后来改成了《爱因斯坦和爱因斯坦》,但科学家的名字当片名有误导的嫌疑,遂改成了《狗13》,得到的反馈却是不能用阿拉伯数字当片名,此后就再没了下文。

直到五年后,观众才等来了现在的《狗十三》。

影片以两条狗的去留为主线,讲述了一个中国式家庭如何逼迫一个13岁少女向成人世界妥协的故事。

少女李玩成长于离异家庭,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父亲重组家庭,她有了继母,又有了弟弟。

“李玩的‘玩’字是随便起的,但男孩子的名字要慎重。”家里人“重男轻女”的态度,已经暴露了她在这个家庭的地位。

在李玩生活中缺位的父亲,为缓和父女关系,买了一条狗送女儿。

从不理不顾,到形影不离,热爱物理的李玩给狗起名“爱因斯坦”,只是“相依为命”的日子不长,爱因斯坦的走失,引发一系列家庭冲突。

李玩为了找狗,爷爷受伤,奶奶走失,父亲暴怒之下用拳头摆平了青春期少女最后的挣扎,后来又道歉说这一切都是因为“爱”,要原谅爸爸。

继母为了不让李玩再有理由闹下去,买了一只一模一样的狗冒充爱因斯坦,李玩说它不是,但家里所有人都强迫她让她承认是。她只能接受之后来家里的“假”爱因斯坦为真的事实。

从“任性”到“懂事”,李玩用无数妥协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

《狗十三》体现的是日常生活里的不寻常

在接受 的专访时,曹保平导演解释了自己为何选择这个剧本:“最主要是因为它是一个,日常生活情境下(的故事),说白了就是习以为常的家庭或者父女关系下的不寻常吧。因为包括她的家庭关系,她和父亲,和爷爷奶奶,以及她自己在学校,诸多方面,我觉得她是一个特别普通和特别平常的一个状态,其实今天的中国家庭有非常多的像她这样的,因为她里面也没有堕胎,也不是一个特别叛逆的孩子,也没有发生了多么惊心动魄的事,也没有校园霸凌,也没有性侵,所有我们惯常以为的那种残酷的东西其实都没有。她其实是一个特日常的状态,但是恰恰是那个日常状态下面被我们忽视和被我们忽略的那种东西,其实是最不寻常的东西,可能我们现在已经习以为常的接受那些东西,但是它恰恰是不寻常的。我是觉得这个剧本或者这个电影它最有价值的是这个。”

“我觉得中国的家庭,中国的父辈和子女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非常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情感,只是这些情感我们经常会选择忽略或者选择遗忘,美好的一方面是中国人的感情表达很晦涩,很少比如说父亲会拥抱女儿,会亲吻女儿,会说我爱你,会直接去交流这种情感,我们好像都特别不好意思,所以我们也鲜少提及。”

网友:看不懂这部电影的都是幸运儿

《狗十三》里的中国式家庭,到底是真实还是矫情?

“平淡不说,教育方式我也并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家有儿女的自然理解,不要去无病呻吟了。”

“现实中碰到这种吼叫女孩,我不会在乎她的故事可能存在的电影感,她捉襟见肘的生活智慧不匹配她的善。”

“恕我直言,因为这些成人世界应有的游戏规则而表现出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不是它们有多坏,而是你有多软。”

以上留言选自豆瓣电影打1-2星差评用户的评论,差评占到总评论数的5%,与此同时,85%的评价用户给出了4-5星的好评,与差评用户看到“无病呻吟少女”不同的是,绝大多数观众都从《狗十三》的故事中感受到了共鸣。

——“重男轻女,从小我妈就抱怨觉得我读书费钱,转眼就给自己那个一无所事的儿子存钱买车,我妈为我花的半毛钱都记得清清楚楚,他们说话做事也从来不会考虑我的感受的”——

——“得了抑郁的那年,我妈问我'你怎么不去死'?“这样的童年无疑是悲惨的“——

——"我一直很害怕过马路,因为小时候我有一次考试没有及格,我妈要把我往马路上推,直到现在我都无法克制”——

——“有一次出去旅游因为我水土不服频繁的找洗手间,我爸骂我是一事无成的废物,我妈跟我爸吵,我爸也把错归结到我身上,骂我是害人精,说我不懂事,到底是谁不懂事呢?”——

——”亲女儿是假亲,亲儿子是真亲,大事上能看出来,我爸亲口说的“——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在饭桌上我爸说,我跟他朋友门店额孩子比起来就像是抹布一样,十七年过去了,那一幕依然历历在目。“——

——”我妈其实骨子里自卑,于是我妈把这种情绪从小就带给我,导致我现在都25岁了,我从来没信过任何人对我说的赞美,每次下意识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不配。“——

影评人:青春抗争的意义,是拒绝成为我们不喜欢的人

桃桃淘电影:太真实、太熟悉、太多似曾相识。本片与常规青春片最大的不同是:不煽情、不抓马。对待不公平的做法是不争取,不呐喊,而是让角色去接受:好吧、算了吧、就这样吧。。。一直在放弃,一直在退让,这就是长大,就是懂事了。这样反而更让人想哭。因为,这太像我们一路成长经历过的那些。所以,会哭不是因为感动,而是难过,是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之后,因无奈而难过。更令人无奈的是,这一切,似乎都是无解的。家长的教育观是潜移默化的,我们这一代又一代,都是这么长大的,被磨平棱角的孩子,长大后,变成懂事的大人,然后,帮着下一代懂事。

玩儿电影:曹保平执导,张雪迎、果靖霖主演的《狗十三》是某种现实主义的素描,你看它好像讲了一个在残酷青春中成长的故事,但其实它说的是那些不妥协,不合作的所有人。因为清醒的人自然清醒,沉睡的人依然沉睡,人如此狗亦如此。

锐利评电影:说它是华语青春片的最佳,一点毛病都没有,或许还是影史最好的青春片(之一)。因为在别的青春片在忙着拍恋爱,堕胎,车祸,影片就已经在关注人性的本质,并且借用“成长”破这道生而为人处处为难的题。奶奶说“人住的地方怎么能住畜生”,是人不如畜生。所谓的懂事,就是成长恶心的开始。以父权压榨,是原生家庭无法直面的软肋。“以后这种事还多”化为狗怂吝啬。生而为人向日子妥协,不外乎强忍着咽下去的就吐不出来了。可悲的是视角转换那一刻,稀里糊涂的生命依旧周而复始。庆幸曹保平创作的这部最佳影片,压到现在终于要上映,但它永不过时。

电影王:国内其实不是没有好的青春成长电影,只是大家比较少关注到,比如导演曹保平的青春物语狗十三,因为他真正涉及了成长中不断妥协不断丢弃真我的痛处,且讲得既不风花雪月也不狗血淋漓,白话般的叙事反而拥有一股平静的力量,宛如一把刀子缓缓刺入你的心脏,等你有知觉时,已经痛彻心扉。郁闷的是不得不说大多数人的人生其实就是这样,一场妥协接着一场妥协,最终大多数的我们都活成了当初自己看不起的那个人。

西楼尘:吞下的猪肝会变成狗肉,咽下的果汁会变成红酒,束胸的绷带会换成胸罩,你的身体会适应一切变化。身上的文身会换新的名字,墙上的告示会换新的内容,走失的老狗会换新的主人,所有的成长都要经历阵痛。愤怒被锁进厕所,叛逆被一掌击落,看那冰面上求助的孩子,总要摔完自己站起来,才会懂得成人的代价。

Jeannels:大岛渚说过:“无论在任何体制下,青春都是极其伤身的。”而这片试图窥伺的,正是独属于这片大陆的生存法则——像牲口般接受驯服且苟活,从原始的抵抗到彻底的顺从。“切肤的成长痛感”藉由暴烈(狗血)的戏剧冲突,展览了一场青春的斩首示众。

李纯: 忘了是谁说过,生活不易,一路磕磕绊绊的走过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伤疤。懂事是成长的标志,妥协是成长的必修课。都在心疼李玩,说这个人物的底色是悲凉的,但果老师饰演的父亲好像更糟心一些,面对古板的父母和叛逆的女儿,职场和家庭的双重压力逼得他匆忙应对,又无法兼顾。想起《大话西游》里的一句台词:你看,那个人好像一条狗哦!

不良生:是少女寂寞的十三岁,是我们永远不知道为什么总不快乐的十三岁,是像狗一样被驯化的十三岁,是一代又一代人重复着的、失去童真童趣童心、变得世俗起来的十三岁。孔雀从此被关进笼子里供人观看,游鱼从此被封闭在水箱中给人欣赏,狗从此被牵在漂亮的皮绳里乖顺地躺下来,少年从此长成衣冠楚楚的合格的大人。但更叫人沮丧的是,那些原本暗潮涌动的年轻人长成了庸碌的中年人之后,最终也会转过身去驯化下一代。

木易Movie:曹保平导演擅长处理现实主义题材。无论是《李米的猜想》,还是《烈日灼心》,甚至《追凶者也》,曹保平导演在不同的题材间,总能准确地找到现实的切入点。《狗十三》是一部能够让我们产生深刻共鸣的青春电影,它不像其他一些国产青春电影那样硬塞入不少近乎狗血的元素,而是极大地观照了现实,折射出对社会问题的拷问,还传递了对成长教育的思考。既能引发青春成长的情感共鸣,又能启发现实问题的思考,这便是《狗十三》的重要价值,也是它被奉为“年度十佳”的原因所在。

电影玩家罗众:对于教育方式和角色,《狗十三》没有是非对错的立场预设,而是提供细腻真实且有力的场景,故事从成长和家庭本身出发,透射出的问题又绝非教育二字所能涵盖,一边是少女世界的挣扎,一边是成人世界的复杂,困惑与伪善,迷茫与驯化彼此交织,同步开展,女孩李玩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那些场景,所听到的那些话语,都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驯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个体往往是无意识的,甚至将其视为青春和成长的必经之途,或者是一种给予或是教育本身。“长大了你就明白了”你又是否感到耳熟?这句话可以跟:“好好学习,上了大学你就可以好好玩了”,以及“好好干,你就一定能成功”并称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三大毒句。因为等你真正长大,并开始明白一些道理的时候,你的驯化过程也已经完成,可怕之处在这里。

梦里诗书:《狗十三》是一部以成长为引的电影,但电影里的青春却并非洒满朝阳,导演曹保平以一位在重组家庭里成长的女孩视角为展开,既将父权至上的中国传统家庭对女性的压迫以揭露,也用孩子在种种境遇中的反抗与妥协诱人共鸣,当成长与虚伪画上了等号,这场对青春的聚焦之作反倒显得如此独特而又真实。

四味毒叔:中国人喜欢把父辈的理想加到孩子身上,也许这种“强加”可以变一种方式,把理想记住,留给自己。把青春想被大人理解的期望记住,留给孩子。在看《狗十三》的时候我的泪点似乎变得很奇怪,李玩站在自行车的后座上问一个男生:你见过真正的大人吗?张雪迎说得非常平静,像“你今天吃饭了吗?”一样平静。但这句台词还没说完我就哭了。

小时候,我们都见过真正的大人。

长大后,我们也许就成为了真正的大人。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16 08:37 , Processed in 1.065088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