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娱乐综合] 中国女孩都贱货?BBC你这么辱华全世界都不答应

[复制链接]

 成长值: 16780

灰铜v1_05绿铜v3_04灰金v1_05绿银v3_04绿金v3_01紫铜v2_01紫铜v1_05紫银v1_01灰铜v3_01绿金v1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1-18 1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些年来,BBC出品很多关于中国的纪录片,其中有不少抛弃了以往对中国社会标签化的无脑黑尿性,更加理性客观,显示出日不落帝国的胸怀与格局。

比如,2015年的三集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BBC邀请了5名中国老师到英国,给50名英国初中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中式教育”。该纪录片一经播出,立即在中英两国观众中引起了热烈讨论。



《中国老师来了》一方面展示了中式教育的权威与机械,如对纪律和服从的要求,对知识的强行灌输和硬性记忆,对竞争性的营造和创造力的压制,另一方面却也承认中国教育有目共睹的成果,如对自制力的培养,对知识掌握的效率等等。

再比如,2016年,BBC拍摄的纪录片《中国春节》,该片找来了两位萌萌的老爷爷,从哈尔滨到香港,从一线城市到偏远乡村,以参与化的方式,对春运这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进行了生动而又立体的描绘,极其富有生活气息。



在片中,我们看不到英国人对中国社会高高在上的品头论足和不合时宜的文化优越感,映入眼帘的,是风尘仆仆的归途,是美不胜收的河山,是趣味十足的民俗,是欢声笑语的春晚。



这些,都曾打动无数华人的心。

可是,这人啊,有时候就经不起夸。

最近,BBC推出了一部意图改变人们对华人刻板印象的喜剧,看完之后我的心里啊……



这部喜剧的名字叫做《Chinese burn》,以我专八的英语水平来翻译的话就是“中国烧伤”。



该剧讲述的是三个华裔女生在伦敦生活打拼的故事,看看这杀马特的造型,确定不是找于谦推荐的理发铺做头发烫伤的?


▲当然造型方面,属于个人自由,我们不能妄加指责。

好了,不开玩笑了,“Chinese burn”其实是在英国很常见的一种儿童恶作剧。

根据知乎网友的解释,大意是双手握住对方手臂,并向反方向拧,从而在手臂上给对方一种烧灼感。一种说法是因为转胳膊是中国武术常用招式,并且给你胳膊灼热感,所以叫“Chinese burn”。在中国,不同地方对此有不同的叫法,比如“吃辣椒”“火烧鸡蛋皮”等。

它还有个比较正式的中文译名——《逐梦魔女》。

经验告诉我们,凡是名字里带“逐梦”的片子,通常都不怎么样,比如《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厉害的是,《Chinese burn》成就了烂片界的一种壮举,即在东西方获得了一致性的差评。

来看看IMDb的评分1.9:



豆瓣评分2.2,


▲好奇打五星的都是什么人

再来看看豆瓣上的短评:



“逐梦家族”果然是不好惹的啊。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看看这部剧到底有多烂。

三个女主角分别是Jackie、FuFu、Elizabeth。

Jackie,就是前面造型杀马特的那位,她是一名演员,演技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演“妓”(无对性工作者的歧视之意)着实一流,模仿起各国的妓女来,简直惟妙惟肖。



她是一个极其人格分裂的女子。在剧组面试中,她一边对面试官让她用“中式英语”念台词而勃然大怒,说对方种族歧视,一边又故意把“Hello”念成是“Herro”,表示日本人才那样。



难道英国人歧视中国人不对,中国人歧视日本人就对了?

不仅如此,她还一边声称“中国人不是都会功夫”,一边又模仿李小龙一脚踹翻摄像机。



按理说,这么激烈的冲突,剧组应该不会录用她了吧,即便剧组录用,如果Jackie是个价值观靠谱的人,也不会加入,道理很简单,你会进入一个歧视你的集体吗?

然而,“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是Jackie的重要属性,在接到剧组录取通知后,她不假思索地答应了,还表示:“谁在乎呢,反正我被录用了~”。

这代表着什么?没有原则,唯利是图,玩世不恭,苟且犬儒。

FuFu,来自台湾的富二代,一身土豪气息的暴发户装扮。



逢人就讲老娘有钱,不服你来打我呀!



最可恶的是,这位奇女子见到狗狗就走不动路,不是喜爱,是吃货附体,馋嘴猴上身。当她第一次看到房东的狗时,一脸兴奋地问房东“我能吃了它吗?”



中国是有很多人吃狗肉,但也有很多人对狗狗十分喜爱且具有深厚的感情啊,前两天柯基被摔事件发生后,多少人出离愤怒,纷纷发声。“Dog eater ”这个标签,是时候从中国人身上揭掉了吧。

简而言之,FuFu就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野蛮落后的代表。

Elizabeth,相貌平平,造型平平,工作也平平的姑娘。



但是,别以为人家平凡的外表下就有一颗甘于平庸的心。

为了一份微不足道的发传单工作,她可以把身体出卖给自己的老板。



时不时,她还尝试勾引英国男人。



不过,最后这一点倒可以算是三个姑娘的共性,即崇拜西方男人。

Jackie就表示,自己坚决不和中国男人上床,原因你一定猜得到,我就不明说了。



总之,这三个人给西方观众展示的就是一个“放荡、拜金、媚外、双标”的中国女性形象。

本剧在宣传时曾称将会彻底打破中国女孩的刻板印象,展现新一代华裔女孩的真实自我,剧集的开头还采用旁边加配图的形式把中国女孩“甜美、天真、顺从、孝顺、温柔……”的固有形象加以呈现,并予以嘲讽。



把性别角色的特质地域化、标签化的确有问题,中国传统女性在温柔如水的同时也的确屈于男权社会的需求,对自我欲望和情感有着某种程度的压制,但是,必须承认,有些特质在东西方都是美德,而有些价值观在哪里都让人作呕。

这部《Chinese burn》在撕掉旧标签的同时,却向世人呈现出了扭曲、错乱的精神图谱。但是,我必须说,新时代的中国女孩并不是这样,她们也不是什么易推倒“easy girl”。大多数的她们,独立勇敢,美丽坚强。

《Chinese burn》所设定的女性形象,会传递出错误的信息给西方观众,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更让人感到不耻的事情是,这部剧的编剧就是片中担任主演的三位华裔女生,她们让我想起在海外一些鄙视中国人最凶的华裔。



在剧集播出备受批评后,她们还表示自己很委屈,甚至声称自己的喜剧表现手法受周星驰影响很大。星爷,这锅你背吗?



不只是女性,《Chinese burn》中的亚洲男性角色,也无一例外不是猥琐下流之徒。

Elizabeth的老板天天追着她问要不要和我睡,动不动鼓吹自己多长多大,各种伺机揩油。



剧中女主把亚洲男性形容为DAGS(desperate Asian guys),意思是整天就知道绕着女生屁股转的屌丝。

说白了,这是种虚妄的女性自我认同,把精神主体客体化,把人器官化。男性被描述成精虫上脑的浅薄动物,围绕女性转是因为女性身上的性别资本,而非其他魅力。

本来,观众期待出现的是一部华裔版的《绯闻女孩》,未曾想端上来的竟然是这么臭烘烘的一坨……



好在,在网友们的全力抵制下,《Chinese burn》终于停播,至少一直没有更新。

其实,类似题材的好作品不是没有,《Hi,Frank》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善意,打破心灵的藩篱;《初来乍到》中通过一个普通华裔家庭的“美国梦”之路,完成了个人对全新环境的适应与融合。


▲《初来乍到》第一季剧照

要想消除世界对中国女孩的刻板印象,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也不能自我矮化式的跪舔,要客观真实地呈现出中国当代女孩丰富而多样的形象,可以展示文化的冲突与碰撞,但不能有居高临下的鄙夷姿态。

越是难解的议题,处理起来越要走心,否则,不过是哗众取宠罢了。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14 23:31 , Processed in 2.131028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