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年来人们一直梦想太空旅行,月亮就是首当其冲的第一站。但实际上,人类对月亮所存的殖民意图,长达数千年时间。 17世纪的追月热潮 公元2世纪欧洲出现一本书《卢西恩的真实历史》,里面讲述了一个滑稽的旅行故事。有一伙人冒险旅行,最后到了月亮上,还被卷进月亮上一场政治动荡,参与了一场殖民战争。这个故事,可以算是人类对月亮最早的“殖民事件”了。 古代很长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天圆地方,世界是一块四平八稳的大地,被一层透明球体包裹。这球体像水晶球,上面镶嵌着各种天体,天体也是透明的,月亮就是众多天体之一。《卢西恩的真实历史》等后来很多故事,都是以这种背景开展的。直到17世纪日心说流行,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 伽利略用望远镜观测太空,发现月亮不是皎洁无瑕并嵌于水晶球上的透明天体,而是表面坑坑洼洼且不透明的球体。伽利略把这些观测都写进一本书《星际信使》里。这本书于1610年出版,还附带了一幅伽利略画的月亮表面版画,这给世人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和观念冲击。人们才意识到月亮不是以前想象的那样,它上面也有平原、高山等各种不同地形。 10年后,英国著名的文艺复兴作家本·琼森创作一部假面诗剧(当时流行的一种音乐舞蹈剧,与莎士比亚同时代),名为《月亮上传来新世界的消息》。虽然这是一部娱乐大众的讽刺文学,但它却无形中把新的天文发现“科普”了,同时也激发起民众对“登月”的热情。 人类第一次尝试登月 在这种追月热潮下,牛津大学毕业生威尔金斯又创作一部《月亮上发现新世界》,书中通过对比描绘了月亮和地球的异同,使伽利略对月亮的观测再一次得到推广;对比到最后,认为月亮是一片稳固而适宜居住的世界,人类可以去生活。同一年,另一本描绘殖民月亮的书《月中人》诞生,讲述了一个人登月的传奇经历。他驯养一群像天鹅般大的鸟,让这群大鸟拉着车在空中遨游,最后带着他飞到了月亮上。 这些书在当时非常流行,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使人们对登月充满向往。一时之间,虽然身体无法上天,但人类的心早已飞到了月亮上,想象着在上面如何生活、交往,并期待着有一天月亮旅行成为像出国游、出海游一样平常。 威尔金斯为了使月亮旅行成真,设计了许多飞行装置,有的是人力驱动,有的是从异域捕获的罕见大鸟拖着飞,甚至他还设计出由引擎驱动的飞船,而这引擎就相当于机械鸽、机械鹰之类的“发动机”。 除了飞行设备,他还初步探讨了月球上的重力,以及应该怎样把食物和水带到上面,该怎样在月亮上寒冷稀薄的空气环境里艰难生存,等等。有意思的是,他讨论到最后发现人类有太多天生的飞行障碍,就极其恼怒上天为什么不赋予人类有关飞行的能力。 尽管威尔金斯的很多预测、讨论在今天看来都是错误的,但在当时还是很超前的。他提出关于月亮上水的存在与获取、殖民可能性、定期登月旅行、飞行技术等话题,这些在今天仍是研究的焦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