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傅一清《35次平川漫流》:冲出一条新诗路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管理员 - 管理勋章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3618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5-16 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35次平川漫流》这本诗集令人眼前一亮的,首先是它诗意的出版方式。

本来诗集出版就应是诗意的。因为诗在文体中地位特殊,诗集在各式出版品中又有其特殊性,故诗集之装帧、编印、出版形式理应与一般书刊不同,体现诗意与诗感。

可是这本诗集之所以受欢迎,绝不能说仅凭封面设计带给读者的清新感。当他们打开诗集,读这些诗,会感觉到一种现代、都会、女性、生活的气息,因此它才能让时尚青年重新燃起对诗的热情。某时尚杂志曾为它制作过一个专题,这似乎即显示了它有着一般诗集少有的时尚感。

时尚感自然会带来一种新语感。许多前辈评论家对此还有些陌生与困惑,既感创新,又疑心这会不会是作者写作经验不足?实则诗的语言是与其思致相关的,像陶渊明的语言就极为朴素。但那并不是由于他缺乏繁缛的词语,而是他的内容与思致必须用那种语言来表达。我觉得这本诗集的情况也是如此。傅一清创造的新语感,可能会令熟悉过去的那些诗语者因陌生而不安,但这恰是这本诗集的特殊意义。它的出现对当代诗坛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但若仅从时尚感来看这本诗集,或许还不够。因为我注意到其中颇有一些地标性的辞藻。除了有西式的苏格拉底、萨特、丘吉尔、叔本华、尼采、歌德等标签;还有古琴、古筝、昆曲等中国意象;也有韩愈、张大千、胡适、唐德刚、胡兰成、行中禅、以汉书下酒、故宫后花园养过熊猫等中国人名及典故。

如果把这些辞藻当成地标,可让我们看到什么呢?

这本诗集中有一首诗就叫《劝韩愈》,是全集最后一首。我们未必要把它看成诗后跋,可是由韩愈讲起,不能不让我们想起许多相关的问题。例如大家都说它难懂、哲理性极强等。由韩愈带起而发展到宋代蔚为大观的宋型诗歌,不正是以“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为特征吗?宋诗之所以与唐诗不同,即由于这些特征。唐诗仍沿续着汉魏晋南北朝抒情言志的路数,具有意象、声音之美。宋诗则放弃了那些,重在写人内在的生命感受,是对人生的思考。所以,一般人喜欢唐诗,容易触动;可是宋诗被公认更耐咀嚼,更深刻,在历史上形成了一股对唐诗挑战的势力。越到后来,宋诗甚至更盛,晚清民初的“同光体”诗人便是代表。显示了一种以思运诗、以思蕴情的方式。

新诗在初起时是唐诗式的,但发展到现代诗,恐怕正是宋诗式的。必须在其中体现现代人存在的处境、探索现代人的生命意识。大家都说白话诗的出现,代表了整个中国诗史的断裂。但若由这脉络来看,或许我们就可以把现代诗看作晚清诗风的沿续或发展。

当然,现代诗与清末民初的古典诗,路数虽然类似或一致,毕竟时代不同了,人的内在也当然不同。同理,现代诗所表现的人生意识既不同于宋诗,傅一清的这些诗也与之前的现代诗颇有不同。它所显示的,或许还不仅仅是现代性在人身心上的刻痕,而是一种后现代情景之生活。

过去,现代诗、现代艺术的主轴,大体可概括为“现代性及其不满”。一方面对现代有其大叙事,然后去写人在其中如何反叛、反省,通过畸裂与抗争以获得自我。这本诗集当然也有人在生活中扭曲、分裂、无奈的情绪,有伤口、有血淋淋的部分。但主轴却是讲人漂浮在现代,而这个现代,实际上又是古今中外交错融织在一块的。所以其笔调主要不是过去经常要在现代诗中揭发的苦难、不公、不义、死亡等等。社会、历史、时代,亦不成为主景。主景是个体化的,生活则是碎片化的。因此它的语言在说理时,也充满了跳跃性、非叙述化,充满大量矛盾语和双关语。这种情况遂亦使其结构颇见特色。

过去杜牧曾批评天才诗人李贺:“少加以理,可以奴仆命骚矣!”李贺诗的结构与吴文英恰好相反。吴文英词是:“七宝楼台,拆碎下来不成片段。”结构好,其部分若脱离了整体就黯淡无光。李贺不,他是一句句、一段段锦绣拼凑成诗的。可是细看李贺,我们又会发现李贺的语言性结构或许条理不足,但他有内在的一致性,显示的是生活经验的统一。我们看《35次平川漫流》的结构,或许亦应作如是观。这是一条新诗路。

总而言之,期待傅一清下一次更加华美的亮相。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323389227 )

GMT+8, 2024-12-9 17:21 , Processed in 1.164908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