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发现之旅》读后感:这是一本让人惊艳的书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管理员 - 管理勋章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3614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16: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一本让人惊艳的书,它像一首长诗一样,以独特的方式歌颂了自然的美好与丰富、庄严与神奇。在一个春寒未消的午后,它带我进入17世纪末到19世纪末的那些浪漫的人类探险之旅,跟随着航向牙买加的船队,转而探索锡兰,漫游北美洲,横跨太平洋……在汉斯·斯隆爵士、保罗·赫尔曼等探险家、收藏家、历史学家和艺术家们敏感而才华横溢的发现与创作中,我看到一个广袤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万物和谐,生趣盎然,人类灵魂诗意栖居,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作为现代文明的创生时期,18、19世纪是一个浪漫年代。那时有一部分人富有冒险精神,发现自然,以骑士精神从事着对后世来说意义重大的探险事业。于是随着探险事业的进行,自然主义兴起并开始指导人们的思维,许多新发现就这样促使整个知识界以更加理性和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自然、认识世界。抛开政治上的野心不论,那些远航的船只给人类科学和文化所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繁荣和丰盛。本书收录的300余帧珍藏手绘素描画作,惟妙惟肖,精美绝伦,如果没有亲临一枝一叶之下,你无法想象人的笔下可以诞生这么美好的事物。如果说对物种的发现最初以手绘素描的方式呈现,它与现代的摄像技术有什么不同的话,那么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这些画作每一幅都洋溢着生命的感觉,散发着鲜活的气息,是现代摄影无论如何都很难达到的。

  关于大英博物馆的建立有一个流传甚广、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本书的主人公之一汉斯·斯隆爵士在1753年1月11日去世之后,留下了多达79575件总价值8万英镑的收藏品。这些收藏品应该如何妥善保管,连当时的英国女王也深感棘手,一度成为英国议会争论的焦点。幸而斯隆爵士遗嘱要求他的藏品必须维护本国利益及整体性,不可分散保管,这多少为保存这批藏品指定了方向。不能转卖,就只好想出别的办法来,英国议会经过6个月的激烈争论,终于决定用发行彩票的办法向市民筹募资金。英国民众幻想着一夜暴富纷纷争相购买,此次彩票发行使政府最后募得9万多英镑的资金,于是女王批准建立博物馆。历时6年,即1759年1月15日,气势恢宏的大英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并在后世和法国卢浮宫、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为世界三大博物馆。本书所展示的只是斯隆爵士收藏中的冰山一角,然而我们依然可以从他的藏品中看到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斯隆爵士本人的卓越品质。

  在航向牙买加的旅途中,斯隆“巨细靡遗地写下航海日志,记录着他对船上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以及沿途遇到的鸟类、鱼类与无脊椎动物等的观察”,并在麾下聚集了加勒特·穆尔、艾弗哈德斯·基修斯等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们,他收藏的很多手绘素描作品也出自他们之手。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斯隆的航船上带着包括美洲鳄和七英尺长的巨蛇等许多令人惊恐的活体动物,这使得航程具有了更为惊险的情节,也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然而这次航行的成果如此丰硕以至于使他完成了内容丰富的《牙买加自然史》。在他的著作中,很多动植物都是第一次被命名和分类,它们首次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为世人所知。因为语言丰富和图画精美,在读者看来,每一种生物都含有诗意的成分。比如斯隆描述一种命名为“黑火炬树”的生物时写道:“叶片状似月桂,花朵有四片花瓣”、“叶面平滑光亮,叶片厚”、“不如胡椒粒来得大,不过形状高雅美观”。无论是“具有香气的长莎草”还是“会开出惊艳的黄色花朵” 的金香藤,还是“生长在巨大的老树树身上,倘若恰巧落在地上,它也能扎根生长”的擎天凤梨,无不让人领略到自然造化的神奇和艺术家观察的敏锐。在描述到一种开鲜红色花朵的叫“红花破布木”的植物时,斯隆写道:“我从没有找到这种植物的完整果实……它长在巴彻勒先生家后方的岩岸上,离黑色大桥不远,把河岸点缀得赏心悦目。”据书中记载,斯隆有将近5万册图书收藏,包括许多精美的插画,以其内容庞杂、主题丰富而成为当时最广泛、最完整的图书收藏之一。

  就像一句话说“历史是由群众创造的”一样,很多博物馆的藏品也是由大量无名英雄努力创作的心血结晶。就像未曾听闻的画匠迪贝维尔以细腻精准的笔触画下了“皇蛾的腹面图”、“小提琴螳螂”、“小金背啄木鸟”、“孔雀”等大量素描手绘一样,当时比较清贫的画匠们也被探险船队雇佣创作了大量绘画,它们有些为政界人士所收藏,有些为贵族精英所收藏。几经辗转迁移,各大博物馆相互流通,画作年代久远之后,作者并无声名,而最后荣耀皆归于时代。尽管这样,本书还是最大程度地提到了很多手绘生物图画的作者本人,如游居苏里南的玛利亚·西比拉·梅里安女士,她在52岁时带着女儿旅行欧洲,以其极端激进的辛劳艰险的旅程,创作了大量以花卉与昆虫为主题的绘画作品。这些人对于世界没有野心,只有好奇和兴趣,带着一颗求知的心就踏上冒险的旅程,探索未知世界,他们笔下的动植物画作也因而显得平和、雍容,舒展着生命的鲜活。它们有发芽,有成长,有衰败;有枝叶,有花朵,有果实;静谧而美好。

  早在1919年,德国思想家阿尔贝特·史怀泽就提出了“敬畏生命”的原则,他说:“我们生存在世界中,世界也生存在我们之中。这个认识包含着许多的奥秘……如果我们能深刻地理解生命,敬畏生命,与其他生命休戚与共,我们,我们怎样使作为自然力的上帝,与我们所必然想象的作为道德意志的上帝、爱的上帝统一起来?”我想正是在追索这个问题的答案上,《发现之旅》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因为正是它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323389227 )

GMT+8, 2024-12-5 12:07 , Processed in 0.931823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