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没有谋杀和流血的悬疑小说《首开纪录》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21140

宝血灵晶结丹成就紫铜v3_04紫铜v2_03灰铜v3_01紫金v1_04紫银v1_02绿金v3_05紫铜v1_05灰金v1_05蓝铜v1_05蓝银v1_05绿金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灰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4-24 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谈起美国小说家劳伦斯·布洛克,我们一定首先想到的是他广为人知的“马修斯卡德系列”,从1976年的第一部作品《在死亡中》,到1982年享誉盛名的《八百万种死法》,这位穷途末路的酒鬼侦探,带着满身的落拓气质在纽约行走,他游离于社会之外,只听不说,可谓是犯罪现场的行吟诗人。“奇普哈里森系列”诞生于马修之前,主人公奇普是侦探利奥黑格的助手,他是个自我陶醉的年轻人,相比马修,少了些神秘感,也多了些初生牛犊的血气方刚。
  《首开纪录》是该系列的第一本书,这时的奇普只是个17岁的大学生,家境富裕,一事无成。直至有一天,他的父亲在枪杀完母亲后自杀,这让他的命运急转直下,不得不带着27美元从纽约到芝加哥谋生,在他眼里,比赚钱更重要的,是想方设法地摆脱自己的处男之身。在这样的焦虑中,奇普的经历如过山车般跌宕起伏,他屡次险些得手,又常常危在旦夕,也许正因为如此,导演侯孝贤感叹“我年少时混迹街头但没有混到底的遗憾,都在布洛克这里得到了满足。”《首开纪录》的英文原名为“no score(没有得分)”,这正是奇普早年生活的缩影,充满了得分的诱惑,又总是在关键时刻与之失之交臂,在一次次尴尬搞笑的尝试中,体验着心惊肉跳的致命。
  简言之,这是一部没有谋杀也没有流血的悬疑小说,但老练的作者却用流畅的文字营造出紧张感。在被手枪瞄准扣动扳机时,在被警察敲门追捕时,在被女人撩拨诱惑时,我们能休戚与共地感受到奇普的恐惧、惶恐和急迫,这样的语言,不同于刻板冷淡的推理文字,而更类似于某种完整细致的个人体验。将布洛克作品引入华语世界的台湾出版人唐诺在导读中称,作者善于捕捉的,是那些流动着的,且雪花般稍稍停顿就消融无踪的恍惚感受。
  布洛克也不时将读者拉入文本中,他以作者,或是奇普哈里森的身份,时而戏谑地揣测“我想你此时正在猜想我是谁”,时而得意洋洋地自嘲“实际上我在这后记里也没有太多好写的,因为那之后到现在也没多久。”在奇普一边被性感女郎艾琳挑逗一边拍摄写真时,作者置入了数十个快门响起的“咔嚓”声,紧张与逼仄之余,亦让读者如临其境,真切地洞悉主人公每一秒的心理变化。这些对小说故事原有叙述的打断和破坏,像是一种解放,把小说内容从原本“有用”的秩序中分离出来,让故事回复自由,恢复自身的柔韧和丰厚。
  对奇普系列来说,《首开纪录》只是个开头,在后续的《梅开二度》、《喋血记》和《郁金香迷情》几部作品中,奇普经历了失败、逃亡、迷航、返乡,他要面对尸体,看着一个个生命的终结,在走街串巷中寻找真相。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了,起码在《首开纪录》中,奇普的当务之急是好好活下去,像每一个少年一样,度过躁动又荒芜的青春时期。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5-11 19:20 , Processed in 1.448208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